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十一章 赶场(1/2)

小说:回到山沟去种田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3-07-09 19:45:56
  第二十一章赶场

  虽然不知道右边那丛兰草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李君阁知道绝非凡品。

  这下反而麻烦了,李君阁知道自己的能力现在不足以持有这样的东西,一旦曝光,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反而会带来无穷的麻烦。

  那这东西对目前的自己来说,反而无法创造出什么价值。

  “算了,先别管那么多,先给两种兰花取个名字吧。”

  李君阁思索了一会,决定将一株命名为“素边玉爪”,另一株命名为“碧波玉龙”。

  将碧波玉龙移植到大地上竹林旁边,这样他可以每天随时都进来欣赏。

  素边玉爪没有那么惊世骇俗,所以就留着岛上继续快速繁育。

  出了这个事,李君阁也没有心思继续收取动植物改造空间了,眼看着小岛和灵泉里都有了不少动植物,干脆就调转船头往回走。

  另外还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情,就是站在湖泊上空看小岛,和站在大地上看灵泉,会发现小岛上和灵泉中的草木和动物飞快的移动生长,就像看电视快进一样。

  李君阁知道,那是时间飞快的流逝。

  但是一旦身处岛上和灵泉当中时,又感觉一切正常了,体会不到时间飞逝。

  李君阁暗自庆幸,好在小岛和灵泉对自己的灵体没有影响,要不然,自己在小岛上来回那么多次,现在都该跟老爸一样大了。

  就这么一路胡思乱想着,李君阁驾着小船去了盘鳌乡。

  明天就周末了,梁慧丽三人会来家里做客,李君阁准备赶场买点东西,顺便看看自家大姑二姑。

  大姑二姑都是老爸的妹妹,这边的风俗是男女分开排行,所以只叫大姑二姑,没有叫三姑四姑。

  大姑叫李思芹,今年五十三,老公是乡中心校语文老师,今年刚退休。

  儿子马信文在县水务局做一个小干部,有一个七岁的女儿。

  二姑李思梅,今年五十一,在乡邮政储蓄所当主任,老公是碧峰镇派出所所长。

  儿子敬元森是部队里的团职干部,常年不在家,儿媳谢芷兰跟自家婆婆一个单位,小两口跟老两口都是聚少离多,家里还有个六岁的孙子。

  还有个女儿早嫁到蜀都市了,一般也就寒暑假带着女儿回来看看外婆。

  盘鳌乡每一三五逢场。

  最早是初一十五,后来改成了每周五,到现在变成了逢一三五。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过了,家里副产品越来越多,物资交换越来越频繁。

  船到码头,李君阁找了个合适的地方把船停下,然后上到小广场上。

  小广场一圈都已经被村民们围上了,相熟的两三人都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卖东西。

  李君阁看见了篾匠叔也在那里摆摊。

  篾匠叔的摊子上摆着些竹椅,篮子,箩筐之类,还有几张席子,这些就算大件,另外还有些扇子,筷筒,老头乐,马扎之类,算是小件。

  李君阁过去打招呼道:“篾匠叔,生意怎样?”

  篾匠叔笑道:“我这就是瞎胡闹,水路断了这么久,县城去不了,在这里摆着玩呢。”

  李君阁拿起一把扇子,扇子是团扇款式,扇面由细竹丝编成,竹皮一面和竹心一面正反编制,就着阳光一看,一边是竹心底子上一个竹皮构成的侍女图,翻过来,则是竹皮底子上一个竹心的侍女图。

  农村用的东西讲究个皮实,这摊子上的东西明显太精细了,估计不合乡亲们的口味。

  李君阁又拿起一个筷筒,上面居然留皮雕着荷叶莲花和翠鸟。

  李君阁脑门子拉出三条黑线,对篾匠叔道:“你这些玩意儿弄得太精致了吧。至于不?”

  篾匠叔嘿嘿的笑道:“练手玩意儿,练手玩意儿。”

  李君阁笑道:“那我不跟你客气了,这两样我要了,去看大姑跟大姑爷正合适。”

  又给二姑选了一根席子,席子本身没啥特别的,但是材料是水竹。

  水竹性寒,传热快,编制的竹席是最上品。

  二姑体胖,有些怕热,这席子正好。

  篾匠叔手里现在就真没有糟践货。

  李君阁临时起意,啥都没带,这是打瞌睡遇到送枕头了。

  跟篾匠叔太熟悉了,也不好讲价,直接跟他说道:“昨天弄到一头野猪,我这就不跟你开价了,等回家给你几斤野猪肉。对了还逮到几只小野猪娃子,先给养着,能活下来算你一头。”

  篾匠叔连连摆手道:“那不成那不成,就给我几斤猪肉尝尝鲜得了,不过这玩意儿我弄就糟蹋了,还得你来做。”

  李君阁哈哈一笑说道:“能不能养活还两说呢,行了,改天我们再好好聊。”

  先去了大姑家里,大姑一见到李君阁非常高兴,拉过来就是一顿乱搓,说道:“皮娃回来了,快给大姑看看。”

  这时大姑父从里屋出来了,手里还抓着一支毛笔,笑着说道:“皮娃回来了?啥时候带姑父去钓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山沟去种田,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回到山沟去种田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