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并不是在开玩笑,只用三年,刘盈就造出了这几个可以引发工业革命的超级神器出来,毕竟刘盈前世可是写的,而且写的还就是这种在低科技世界搞科技革命的。

  同时,刘盈的还极为看重逻辑和真实性,而在创作的时候,就必然要考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先引入哪些较为简单的技术和设备升级,然后再搞哪些技术升级,最后一点点的将科技树点亮起来。

  这就和那些穿越回去,只懂得造肥皂和玻璃的作者们截然不同了,而且为了真实性,刘盈会对每一项技术都进行严格的查证,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技术资料,甚至包括许多的技术细节和一些材料的成分配比,锻炼和冶造技术等等。

  虽然刘盈穿越过来之后自己也非常奇怪,为啥最多只能够记得大概的技术资料,会像储存在自己的脑袋里面一样的清晰,但毫无疑问的,有了这些技术,又有了整个大汉朝所有国力的加持,刘盈三年之内搞出蒸汽机和燧发枪并不奇怪。

  那么接下来似乎就应该向匈奴宣战了?

  答案并非如此,刘盈在写的时候,往往会进行大量的剧情推演。然后他就发现,如果像里面演的那样,发现了什么新技术,就立刻大肆推广,毫不顾及民力的话,那结果就只有一个,便是像之前的秦朝一样,彻底灭亡。

  其实当初秦朝在秦墨的帮助下,也搞到了很多新技术,比如驰道的技术,以及各种精致的建筑技术,武器冶炼技术等等,但秦始皇太急于求成了,大量的新建驰道,建造长城,将民力几乎抽掉一空,结果人一死,天下就直接开始造反了。

  想要爆发工业革命,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要进行利益分享,让天下所有人都在工业革命中获利,才能够将整个革命推动下去,而不是草草地推动战争。

  于是刘盈先是围绕着蒸汽机设计了大量的民用设备,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比如水车和风车啥的,这些都是能够让土地生产力爆发的技术。

  等到土地能够养活的人口大量增加,以至于许多人口无事可干的时候,就开始建造大量的工厂招工,无数的炼钢高炉拔地而起,大量的钢铁被打造成了铁轨,然后一条条由都城长安通往大汉帝国各个方向的铁轨开始铺设,尤其是从大汉帝国前往匈奴边境的铁轨等等。

  等到十二年后,大汉虽然还没有和匈奴开战,但是大汉的铁轨已经延伸到了云中郡,电报机等设备也设置在了每个县城里面,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中央,然后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部队,就能够通过铁路,只有一天半的时间抵达边境的任何地区,从此面对匈奴人再也没有所谓的突然袭击的说法,他们只要无法在三天的时间内公布城池,那就必然会引来数以万计的汉军围攻,死伤惨重。

  而国内的生产力发展更是到了几乎相当于工业革命前期的生产力水平,人口也在这12年里面翻了倍,大汉的人口开始朝着六千万人的数字狂奔,国内的许多地区已经容不下这么多的人了。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汉民族的向外扩张的行动,被后世人誉为大蔓延时代的一百年时间,缓缓的拉开了序幕。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本小说很健康,这本小说很健康最新章节,这本小说很健康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