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最快更新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

  第四百八十七章树皮水壶

  说干就干,李君阁兑了一份推光漆,将弓体抹上,和腻子胎一起放入漆室当中。

  然后将树皮从水里捞出来,树皮已经软如皮革。

  找来两块直径合适的竹片,拼成一个扁筒,底部对齐。

  将一片树皮经过裁剪后,拿竹片底部抵在树皮的中段,将树皮包裹在竹片上,大致做出两个扁圆筒,这样就有壶底了,然后拿麻绳扎上上锅蒸。

  蒸上一个小时取出,树皮变得更软,于是趁热重新精修扎裹起来再次上锅蒸制。

  等到这次蒸好,下部十四厘米去掉多余的部分,留好粘合用的侧边,上边的部分拿刀子切出很多纵向的口子。

  等到树皮条干到一定程度,抽去竹片,树皮底部就成了一个完美的壶体。

  将上部的树皮条重新拿开水煮浸到软,继续加工。

  在扁筒中部插入一根竹管,将两侧的软树皮拉过来贴在竹管上,拿麻绳绑上。

  然后将剩下的树皮拉过去,

  在拿直尺和刀片,将上边剖开的树皮条切成梯形加长条的形状。

  找一根竹棍截面切十字,插上一根钻头,用麻线缠紧当锥子,在树皮梯形部位上扎眼,用麻绳交织起来拉紧,就这样将梯形一片片拼到一起。

  小心地一厘米一厘米收上去,一点点剔去这一厘米范围内多余的树皮,慢慢收成一个扁圆锥。

  最后将多余的树皮切掉,得到一个内径与竹管大小一致的圆柱型嘴。

  同样的手法,两个壶胚轮流进行,一个等待的时间里就做另一个,这也花了一天的时间,才将两个水壶胚做出来。

  接下来的七天里,就是日常生活了。

  用竹鼠毛做了几把刷子,每天李君阁就是早晚打磨器皿,然后给桌面和各种腻子胎刷底漆,给弓刷推光漆。

  壶胚晾干后,同样用腻子粘贴,打磨,然后在外部刮上腻子,让粘贴绑扎的地方遮盖起来,一是加固,二是美观。

  然后上漆。

  不过水壶上漆特殊,每天将推光漆倒进去,晃荡一阵,将壶倒过来放置,将漆倒出来,然后打磨外体,刷上底漆。

  同时处理其它漆器,等到壶滴干后这才一起送入漆室。

  做完这些,就是挑水,挑泥,打柴,烧窑,种菜,采集,收漆,木工。

  阿音则是收麻,洗衣,织布,收漆,做饭,晾晒菜干,果干,打扫。

  两人一起做的事情是纺线,造纸,磨粉。

  东西越来越多,工场的空间开始需要规划利用起来了。

  在灶台上方的顶棚上搭上架子,上面摆放簸箕,簸箕里是笋干,保持干燥的同时,烟熏笋的风味也是一绝。

  架子下方,是悬挂着的熏鱼干。

  柴火麻杆都归置起来,堆放到灶台后边和外侧,形成两幅小墙。

  中间李君阁终于做出了毛笔,烧制出陶砚台,用飞水法得到了细墨。

  还改出了很多方木料,都经过了刨制,这些是以后家具的备材。

  竹材已经干燥,李君阁还开始了新木棚的墙体设计工作。

  像拼积木一样将竹筒一个个拼起来,那大竹片夹上,打孔后就能用竹钉固定起来。

  两侧的墙体最为简单,虽然每根竹筒高度不一样,但是不需要考虑窗户,三米的宽度,十多根竹筒就能完成,因此两侧墙体最先完工,现在正在着手背后的墙体。

  阿音的织机也得到了改造,线轮再次改进,用可以旋转的细竹棒代替了竹管做线轴,直径大大降低后,放线完毕调整松紧更加方便。

  而且经过这一改造,同样长度一排长木架,可以插更多的线轴。

  李君阁将经线增加了八倍,可以织出的布料宽度从五厘米变到四十厘米,与阿音两肩宽度差不多,这样在速度不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布效率。

  ……

  时间转眼就到了赛事的第二十八天。

  现在中国队的营地已经越来越像样了。

  菜地里,每天早晚十筐营养土扣进去,种植的范围越来越大,作物也越来越多。

  各种作物,包括葱蒜,李君阁都尽量只采叶子,将根茎保留,因此现在葱蒜都有了四步长的一小垄。

  最多的是木薯,这东西在这里属于高产作物,岛上分布也广,现在有了三十来株,每株下面都留了一两个块根,留下的枝条也已经开始抽叶子了。

  其次是紫薯,这东西其实不多,有二十来株,不过藤蔓很长,将一条土垄都铺满了。

  李君阁检查过根部,十多天下来,紫薯在松软的营养土里发育得很快,最先拇指粗细的那些,现在长到了三分之一个拳头大。

  然后就是芋头,不过这个就可怜了,三四株带叶子的大芋头,那是作为粮食储备的,其余小芋头仔才刚刚发出芽嘴,整个土垄看起来光秃秃的。

  在菜地的四个角落,分布着几株血皮菜,然后李君阁还摘了一些枝条插在旁边,这个真要培育起来,估计和折耳根一样,是成片最快的蔬菜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山沟去种田,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回到山沟去种田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