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716【争论】(1/2)

小说:民国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7-04 06:12:17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辜鸿铭……这些人都代表着一个时代,反映着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1】

  【6】

  【6】

  【小】

  【说】

  现在,章太炎也死了。

  他留下的遗言是:若有外族入主中华,我后世子孙永世不可奉其官禄。

  能说出这样的遗言,章太炎临死之前肯定不甘心,又带着惶恐和决然。他能感受到日寇入侵的危险,却不能力挽狂澜,甚至看不到一丝中国胜利的希望。

  章太炎只是个书生,不管他生前再狂再疯再潇洒,死时亦回归到传统儒生的本质。

  不食周粟!

  这是中国文人的悲哀和无奈,也是中国文人发出的撕心呐喊。

  或许,当年陆游临死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其心情当和章太炎是一样的。

  就在周赫煊准备阖家南下,参加章太炎追悼会的时候,胡适突然前来拜访。

  准确的说,胡适这次是路过天津,马上就要前往美国交流考察。

  “枚公走得不是时候啊。”胡适见面就感慨。

  章太炎,字枚叔,“枚公”是对他最尊敬的称呼。

  然而众所周知,胡适和章太炎是有矛盾的,两人常年进行学术争论,互相都对彼此看不顺眼。现在章太炎死了,胡适突然称其为“枚公”,可见他打心底尊敬章太炎。

  胡适就是这样的人,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大缺陷,至少他的品德无可指摘。

  历史上,胡适这次去美国,直到年底才能回来,刚好碰到两件事情:一是西安事变,张学良扣蒋;二是鲁迅去世,苏雪林鞭尸。

  胡适曾因为写自由民主文章,被老蒋逼得远走海外。但面对西安事变,胡适却站出来大骂张学良,认为中国最要紧的是有统一政府和领袖,这是中国能够抗日的关键,大声疾呼马上释放老蒋。

  而胡适与鲁迅也是“仇人”,他曾被鲁迅骂得体无完肤。鲁迅死后,胡适没有任何攻击言语,反倒是鲁迅的学生苏雪林跳出来鞭尸。胡适立即写信批评苏雪林,内容概括如下:第一,苏雪林最近的文章,还是旧文人的酸腐腔调,要不得;第二,鲁迅自有他的长处,不可一笔抹煞;第三,通伯先生说鲁迅的《中国史略》为抄袭日本人之作,此大谬,通伯先生应道歉。

  当然,胡适也是看不起鲁迅的,信中形容鲁迅的文章为“狺狺”,说白了就是狗叫。他让苏雪林不要一味的鞭尸,太没风度了,应该在嫌弃鲁迅的同时,也看到鲁迅的优点。

  胡适属于你打了他一巴掌,他还能笑脸相迎的人,民国第一好好先生。

  “太炎先生之死,确实让人惋惜,”周赫煊感慨地说,“但他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就死,总比日寇全面入侵时死强。”

  “真的难免一战吗?”胡适郁闷道。

  周赫煊点点头:“我早说过,中日必有一战。”

  “可中国战必败!”胡适的声音大起来,带着些许愤怒。

  “中国必胜。”周赫煊斩钉截铁道。

  “中国拿什么来胜?”胡适愈发激动,“经济、军事、科学、外交……中国有哪一点强过日本?”

  周赫煊笑了笑,也不争辩,而是说:“听闻你毛遂自荐,想要担任中国驻日大使。如果你真的做了大使,主张如何跟日本进行外交?”

  “当然是修好两国关系,”胡适毫不保留地阐述自己主张,“我认为,与其战败而求和,不如在大战前求和。东三省之失地,中国力所不及,不如承认伪满洲国,从根本上调整两国关系,消除两个民族间敌对仇视的心理。这是求和的关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之文豪崛起,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民国之文豪崛起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