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235【坐谈】(1/2)

小说:民国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2-06-01 13:29:02
  x,最快更新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

  来到上海第一天,周赫煊在徐志摩家度过,下午还参加了新月社的聚会。?

  第二天,周赫煊又去了趟《大公报》上海分社,说是视察,其实也就随便溜达溜达。

  跟《新闻报》、《申报》比起来,《大公报》太寒酸了:别人自建永久性的报社大楼,《大公报》还在租房子办公;别人使用新式轮转机印报,《大公报》还在用效率低下的老印刷机。

  没办法,只能慢慢展,等有钱了才能玩大手笔。

  不过采购先进设备是必须,周赫煊在跟张季鸾讨论之后,决定掏钱给《大公报》总部和上海分社各购置一台轮转机。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印出来的报纸也更美观,版面的杂点墨迹会少很多。

  第三天,蒋百里和张君劢同时来拜访,这让周赫煊感到极为惊讶都是牛逼人物啊!

  “几位请用咖啡!”6小曼端着咖啡出来亲自招待,然后退到旁边跟张乐怡坐在一起。

  会客厅里有五个男人,分别是周赫煊、蒋百里、张君劢、徐志摩和张嘉铸。

  大家先是聊了阵诗歌创作,纷纷调侃徐志摩谪落凡间,徐志摩笑嘻嘻地任由众人调侃。

  一向伤春悲秋、追求浪漫的徐志摩,在两个月前突然表新诗《生活》。其内容阴沉、黑暗、压迫且抑郁,一改他以往的风格,简直就不像是徐志摩写的诗。

  这位富贵公子哥,似乎终于体会到生活的无奈和艰辛了。

  诗歌聊着聊着,张君劢突然把话题转到政治上,他说:“明诚在《枪炮、细菌与钢铁》中关于中国政体的论述,真是甚合我意。”

  “胡言乱语而已,在当今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周赫煊苦笑道。

  蒋百里突然插话道:“我也赞同社会主义,但实行起来太过艰难。社会主义可以作为一种理想,而理想一旦遇到现实,必然要遇到许多矛盾。要解决矛盾,肯定是有方法的,但必须坚守原则。就拿三民主义来说,也是一种理想,也有矛盾,但如今的国党为了解决矛盾而舍弃理想,此为不智也!”

  好吧,都是同道中人。

  不管是蒋百里,还是此时的张君劢,他们都是社会主义者。

  这得归功于梁启。

  梁启是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思想的学者,在1918年到1919年的时候,他曾组织过一次欧洲考察团,而当时张君劢和蒋百里都是考察团成员。

  他们亲眼目睹了欧洲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每天都挣扎在生死线上,跟中国的贫民并无二致。

  他们还看到欧洲社会的矛盾:贫富差距极大,工人们隔三差五闹罢工。

  从欧洲回国以后,张君劢和蒋百里就变成了社会主义信奉者,认为欧洲的自由资本主义那套迟早完蛋。

  多不同的是,张君劢明确反对**,而蒋百里则对**持善意态度。

  蒋百里甚至还帮助瞿秋白、耿济之、郑振铎等人,支持他们翻译了许多俄文名著,并由“共学社”出版。听这出版社的名字,就知道他们在宣传什么。

  听了蒋百里的话,张君劢感慨道:“是啊,如今的国党已经背弃理想了。他们喊着三民主义的口号,玩得却是独裁**那一套。我那本《新路》杂志一贯骂国党,也不知道几时被查封。”

  周赫煊心头好笑:若非张君劢的亲兄弟,如今主掌着中国银行,是常凯申的钱袋子,那本《新路》早就完蛋了。

  张嘉铸突然冒出一句:“其实国党还是比北洋军阀好得多。”

  “你知道个屁,”张君劢没好气地批评弟弟,“国党如今的中下层党员,已经全盘变质了。你看看那个陈德征在干什么?他整天在为国党独裁张目,像条疯狗一样到处乱咬,而且在报纸上帮常凯申搞狂热的个人崇拜。现在好多讨论现实问题的文章,在南方地区都不能表,这是要禁闭言路的征兆。”

  周赫煊不得不承认,张君劢的目光太敏锐了。

  有人说民国言论自由,那纯属扯淡,不管是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是主张言论控制的。

  别的不谈,张君劢的杂志明年就要被查封,他本人甚至会遭到绑架。

  咱们前面说过,陈德征是个圣斗士。

  此人是如何写文章把胡适骂出国的?他自己写文章骂,又带动国党其他文人一起骂,而胡适的反驳文章却无法正常刊,只能被动承受国党御用文人的攻击。

  徐志摩每到关键时候都很仗义,当时只有徐志摩的《新月》杂志敢刊登胡适的文章,结果是《新月》杂志遭到查封,新月社诗人纷纷退团,这一诗歌团体逐渐走向没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之文豪崛起,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民国之文豪崛起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