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三十四章 重编(2/3)

小说:晚唐浮生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1-12-18 08:46:04
  

  收留了人家的叛将啦,义兄心里估计不开心,但也不是什么大事。

  离开书房之间,邵树德走过诸葛氏身前,道:“今日无事,先下去歇息吧。”

  诸葛氏欲言又止。

  “放心,汝父先在灵州住段时日,只要老老实实的,无甚大事。”

  “谢大王。”诸葛氏连忙谢道,脸上的表情像开了朵花一样。

  陈诚惊异地看了一眼。这诸葛小娘,应是大帅的晚辈吧?

  怀远城外驻扎了数支大军,分别是铁林军、天柱军、振武军、豹骑都以及新来的顺义军。续备军昨日刚刚抵达保静县,还在北上汇合途中。

  义从军临时征召的兵马已经放归,现在左厢只剩三千衙军,也已经踏上了返回夏州的路。

  续备军总计一万六千人,将拿出两千余人补充衙军各部缺额。剩下的人,先拿出千人补入铁林军,编成一个战兵营和一个辅兵营,使得这支军队的规模扩大至万人——全镇第一支规模上万的部队。

  天柱军这次打得不错,现有的四千步卒、一千骑卒的规模继续扩大:从续备军中抽调两千人补入天柱军,使得其扩编为七千步骑。

  振武军也立了功,补一千步卒,全军八千步骑。

  新建天雄军,五千军额,全是步卒。

  如此一番处置,续备军大概还剩下四五千人,全部送往河渭八州,组建州兵。

  萧遘就带了两千神策军上任,地方上全靠屯驻于彼的丰安军、天德军、经略军护卫,州兵系统空空荡荡。这次正好,将这四五千蔡人与两千神策军一起混编,先把地方守备系统完善起来。

  州兵,一直是衙军的蓄水池。衙军有战死、伤残、病殁的,优先从州兵中选调人员补充。所以,地方州兵的建设也不能荒废。其他地方都有,就河渭诸州尚未完善,这次正好填补空白。

  铁林军、振武军、天柱军以及新建的天雄军,照例互换部分人马,打散后重编。这固然会在短期内影响战斗力,但定难军的训练都是一致的,金鼓旗号以及各种命令都一样,重编后适应起来没问题。

  而且这种打散,保存了最基本的队一级单位,这就尽最大可能保证了战斗力。如今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熟悉各级将官,花时间整训一番,几个月内战斗力很快就会恢复得七七八八。

  每一次整编军队,都是消灭野心家生存土壤的良机,邵大帅从不会错过这种机会。

  整编完成后的定难军,将有整整七万四千步骑,规模估计比不上这会的朱全忠,但已经超过河东一筹。

  这七万多人里,真正需要自己养的其实只有不到六万,剩下的靠山南西道及龙剑镇的上供养。

  考虑到文德元年关北四道、陇右加起来的十八州之地,已有编户之民191100余户、928000余口,阴山蕃部、横山党项、平夏党项、河西党项、会州蕃部、河渭蕃部加起来也有接近90万人,大约是30:1的兵民比例,还算健康。

  但蕃民太穷,两到三个人可能才抵得上一个种地的汉民在财政上的贡献,因此兵民比例大概在二十多比一,处在百姓负担较重,但还算可以承受的地步。

  最后还有支顺义军,在河南招募亡散之后,已经有步卒两千七百余人、骑兵六百余。对这支部队,邵树德有些踌躇,不知道该怎么处置。

  “安军使,坐。”大营内,邵树德召见该军三位主将安休休、李铎、何絪。

  “谢大帅收留。”安休休感激地说道。

  邵树德仔细观察着这个人,发现他是典型的昭武九姓面孔,有点像后世的伊朗人,他手下那不到七百骑兵也是。

  大唐,搞啥子哦,境内一堆白人,甚至连内地州县都有不少。粟特人、突厥诸部中有白人特征的部落、阿拉伯人,还有什么白人部族?邵树德不太清楚,他感觉现在怕是有五十万到一百万的白人生活在大唐各藩镇,河东、大同军、丰州、振武军、归义军、凉州这六镇,应该是白人最多的。

  天可汗,还真是生冷不忌。

  不过走到如今这个地步,邵树德对粟特人也没什么歧视。老老实实经商、纳税、放牧、种田、当兵,便是他的子民,有权得到他的保护,别整得像你们的粟特前辈安禄山一样就行了。

  “安军使,为何弃河东而去?昔年安仁义叛离河东,先奔秦宗权,后投杨行密,都是什么原因?”邵树德问道。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不可说的了。”安休休道:“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二人,对生活在河东、大同军的昭武九姓非常苛暴,只想着抽各部落的丁壮去打仗,还要进献财货。哪个部落死的人多了,便把该部纳入沙陀三部之中,强行吞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晚唐浮生,晚唐浮生最新章节,晚唐浮生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