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六十二章 虞乡(2/2)

小说:晚唐浮生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3-02-09 23:25:32
  

  朱瑾在劣势兵力下还要出城厮杀,不是他胆子肥,而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周边属县的粮草,输往兖州城中。

  现在不大出得来了,那就是坐吃山空,败亡是早晚的事。

  “回大王,俘获三千众。”赵光逢回道。

  “拣选精壮千人,发往洛阳,余众斥散。若敢作乱,厉行镇压。”邵树德下定了决心,不再接收这些杂七杂八的兵马。

  他甚至连让他们干劳役都不愿,因为还要浪费紧张的粮食供给,不值得。

  “胡真手下各军,还有多少人马?”

  “龙骧军八千、龙虎军六千、广胜军五千、神捷军六千、捧日军五千余、龙武军一万二千、捧圣军九千余、忠武军三千,尚有五万余人。”

  “过些时日,我去下兖州,检阅一下诸军。这些兵也打了一年了,该给他们一点甜头了。”邵树德说道。

  至于是什么甜头,还得再合计合计,因为这涉及到了政治平衡、利益交换,得通盘考虑。

  “大王,李克用随时大举南下,此时未可轻动。”赵光逢提醒道。

  “当然不是此时了。我还得继续整训天德军三万众。”邵树德说道:“晋阳那边,我料李克用现在也很头疼。我攻他难,他打我就容易了?这次他若攻河阳或相卫便罢了,若在河中与我大战,便要他好看。”

  ******

  “怪哉怪哉!打到现在都是蒲兵,夏兵还没露过面,真是奇哉怪也。”李承嗣策马进了隰州城,面露疑惑。

  安元信、李嗣弼、史敬镕等将跟在他身后,神情各异。

  诸将之中,也就安元信资历比较老。晋王早年就留意他,并给了不少机会。只可惜旋鸿池一战,为夏人所败,多蹉跎了几年,运气也不佳,渐渐掉队了。

  这次好不容易又得了机会,跟随李承嗣出征,虽然他俩当年其实是同时起步的。

  “都头,夏兵多半还在河中府镇压叛兵。李殿成兵不少,急切间拿不下,被拖住了也是有可能的。”安元信沉吟了一下,说道。

  “你也镇守石州多年了,当知夏贼在河中兵马不少,四五万人总是有的。若征集乡勇,再多几万人也不在话下。”李承嗣道:“即便泽潞牵制了一部分,能拿出来的兵仍然很多。这仗打得不对劲,我有些担忧。吃罢午饭之后,你等各回部伍,收拢散兵,齐头并进,小心为妙。”

  “遵命。”安元信、李嗣弼、史敬镕三人齐声应道。

  他们三人各有三四千兵,目前正散落于各处劫掠粮草。李承嗣兵稍多,也不过五千人,这会已聚集至隰州左近。

  但这里的地形非常讨厌,与河对岸的鄜坊延丹一样,千沟万壑。若不是中间有条黄河阻隔的话,与横山完全就是一个地形。

  “慈隰山势连绵,注意着点,别被人近至身前仍不知晓。”李承嗣又叮嘱道。

  其实从这个方向出兵,就他本人而言,是不太乐意的。主要原因就是山区,能展开大股兵力的地方不多,且地形又十分复杂,驿道之外,还有纵横交错的小道,两侧都是高高的土塬,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深谷中的道路——是的,这里其实就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但晋王决意从此出兵,南下慈隰,直扑河中,与李殿成呼应。

  他们这一万余人,也只是第一波兵马罢了,康君立自督主力出晋阳,这会已至岚州,正在等待粮草器械补给,不日即可南下石州。

  至于晋王本人干什么,自然有他的计较。

  午后,安元信三人离开了隰州,李承嗣坐在州衙内,看着面前的地图,凝眉沉思。

  隰州并不富裕,大军并没有得到多少粮草。这会大掠乡间,把能抢的都抢了,依然所得有限,不过堪堪够三月所支罢了。

  唉,粮草!李承嗣感觉有些头痛。

  打了这么多年仗,粮草补给始终是制约晋军的一个痼疾。这倒不是因为穷,百姓再穷,还能穷军队?只要想转运,后方总能给你送过来。

  真正的问题是作风和习惯。

  因粮于敌是晋军各部补充粮草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一代将领,都喜欢去敌人的地盘上抢夺补给,往往容易激化矛盾,让当地百姓怨恨不已。

  后方转运一部分、劫掠抢夺一部分、再从敌人那里缴获一部分,基本就是这三大来源了。

  李承嗣看了看地图,隰州对岸就是延州,要不要过去抢一把呢?

  不过这一段河面水流湍急,看着都结冰了,但有的河段能走,有的河段不能走,一不小心就会冰面破裂掉下去,还得仔细合计合计。而且都二月下旬了,河面并不安全,有的地方都冰面破裂了,想了许久,最终还是放弃了。

  不过这样也好,夏军也无法从这里过河,解除了一个侧翼威胁。

  “还是先刮地三尺,继续征粮。”李承嗣一拍大腿,做出了决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晚唐浮生,晚唐浮生最新章节,晚唐浮生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