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四十三章 没有国书的使团(1/2)

小说:晚唐浮生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3-12-20 23:38:00
  x,最快更新晚唐浮生最新章节!

  黄沙古道,驼铃悠悠。

  久经岁月剥蚀的关城外,来了一支商队。

  阳关镇遏兵马使索衍正带兵西出巡视,与其在野地里撞见。

  商队的人略微有些慌乱,仆役、护卫们都抽出了兵刃。沙州兵也紧张了起来,纷纷下马,取出步弓、长槊,远远围着。

  “且住。”索衍安抚了一下军士们,单骑而前,问道:“尔等何人?自何处而来?”

  商队无人应答,都看向一个僧人。

  索衍心中一动,看样子这不是什么正经商队啊。

  不过他也不怎么害怕,这里是沙州地界,除了本地兵将外,还有朝廷派来换防的银枪军万人。几百人的商队,还掀不起什么大浪。

  “贫道慧照,见过将军。”僧人缓步上前,不疾不徐地说道:“我等自于阗而来,与大国互通有无。”

  “于阗?”索衍有些吃惊:“大碛道通了?”

  作为原归义军武人,索衍对于阗国还是有所耳闻的。

  早在吐蕃内乱,张太保起事之时,便有过联系。也是在那会,于阗人看出吐蕃的虚弱,悍然起兵,夺回了自己国家的控制权。

  不过后来联系慢慢变少了。

  高昌回鹘崛起之后,归义军自顾不暇,根本没心思关注西域的任何事情,也没有主动派人联络。

  再后面,归义军罢镇,瓜、沙二州纳入河西道,而朝廷在西边整体采取守势,重心在统一中原。

  一来二去,几十年过去了,对西域知之甚少。

  至于大碛道,还是前唐贞观年间开辟的驿道。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遣右卫仓曹参军张弼出使西域,历时六年,行程四万里。

  张弼出使的三十国之数,大大超出了隋末以来中原王朝所知,其中不少国家是首次出访。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堪比班超的伟大出使。张弼走遍了三十个国家,足迹遍布塔里木盆地以及葱岭以西的粟特、吐火罗人的地盘。

  贞观四年(630),东突厥被灭,尹州石万年率七城归降,唐廷设西尹州,此为羁縻州。

  到贞观六年(632),升西尹州为尹州,此为正州,标志着唐廷对西域的兴趣。

  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唐廷接受焉耆国主龙突骑支的请求,在敦煌、焉耆间修建直通驿道,即大碛道,避开高昌。

  焉耆得到了垄断中原—西域贸易的特权,支持唐朝,共同打击高昌。

  也是在这一年(632),随着大碛道的开通,于阗首次向唐朝进贡。

  这条横穿沙漠的道路,在唐廷早期的西域政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毕竟过去二百多年了。大碛道沿途的城邦、绿洲已经面目全非,最近又有高昌回鹘屡屡南下骚扰,截断道路,就连胡商都不走这里,实际情况可见一斑。

  “大碛道时断时续,但可走得行人。”慧照答道。

  “那你们为何不遣使入朝?”索衍问道。

  慧照反问道:“敢问如今是哪位大唐天子?”

  索衍眯起眼睛,怀疑这和尚是明知故问。于阗消息那么闭塞吗?唐都灭亡七八年了,居然这么问,其心可诛。

  不过他没有证据,只能试探性说道:“七年前,唐帝知天禄有移,神器有适,故逊位而禅。如今是大夏朝建极八年腊月二十三,法师真不知?”

  慧照法师显然十分吃惊,转头对几个僧众道:“法灭之事应验矣。”

  僧众脸现悲容,齐宣佛号。

  所谓“法灭之事”,其实是于阗国中口口相传的故事。大意是佛涅槃(公元前543年)后1500年,各地出现无正信之人。于阗王不信正法,于阗比丘亦不守戒法,行在家人之事。于阗比丘的生活资具被大臣强占,生计无出,遂前往佛法初被之地吐蕃。

  当时吐蕃国王是一菩萨,娶汉公主为正妃,汉公主迎请众僧至吐蕃,供养之。安西、疏勒、吐火罗等地的比丘因受无正信之人的伤害,闻吐蕃兴佛,皆往之。随后又有魔众作乱,公主生天花而死等等……

  总之,讲的就是法灭的故事,流传多年,众人深信不疑。

  至于为何与唐朝有关,那就不得不提唐武宗时的“法灭”了,于阗僧众听闻,皆言唐朝将出现魔众,唐国将亡。

  这个故事吧,神神道道,应该源于于阗等西域邦国的世俗权贵与僧人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编出来吓唬人的,可没想到对了一半……

  索衍不知道和尚们在搞什么鬼,于是问道:“而今大夏圣天子在位,国中清明,政通人和,法师可要前往洛阳?”

  话至此,商队也不装了,只见慧照法师遣人取出玉带等物事,道:“正要前往中原,献给大国天子。”

  索衍瞟了眼,问道:“没有国书?”

  “没有国书。”

  二人相对沉默。

  索衍叹了口气,道:“先随我至敦煌暂住吧。”

  ******

  邵嗣武来到沙州有段日子了,甚是想念妻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晚唐浮生,晚唐浮生最新章节,晚唐浮生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