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 第613章 天下寒门之首(2/2)

小说:一品仵作 作者:凤今 更新时间:2023-11-07 11:02:38
  

  都督府里的日子也照过,暮青接了赐婚的圣旨后,次日去上朝谢了恩,下朝后就又回了军营,只把打理府中的事交给了姚蕙青主仆、萧芳、绿萝、血影和杨氏一家。

  军中的将士们听说都督要成亲,还一娶就是俩,闹哄哄地讨酒喝,却发现暮青还是一张阎王脸,话就一句:“想去都督府喝喜酒?半个月后,各操练项目头三甲才能去。否则,军中的肉汤管够,酒一碗没有!”

  将士们一听,眼冒蓝光,操练起来狼似的,不知内情的人以为江北水师的人要跟谁拼命,其实就为了拼碗酒。

  余氏的灵柩还停在都督府里,七日过后,暮青回城亲自送余氏出殡,回城前转道去了趟大寒寺,想见见大寒寺的方丈空相大师,请大寒寺派人在出殡那日为余氏做场法事,但她刚敲开大寒寺的门,上回夜里出门来迎她和步惜欢的小和尚便在门内等她了。

  “施主,方丈一个月前闭关静修,闭关之前曾有法旨传与小僧,让小僧今日此时在此门后等待施主,并转告施主,寺中僧人明日即到。施主公务繁忙,可不必进寺,就此回府吧。”

  暮青还没开口,小和尚就把话说了,听得她愣了半晌,下山前回头看了眼寺门,暗道那老和尚成精了不成?

  次日一早,大寒寺里的僧人们真到了都督府,在灵堂里做了场法事,出殡时,送丧的人马特意从姚府所在的那条长街上走的,走过姚府门前时,姚府大门紧闭,小厮从门缝里往外瞧,见大寒寺的僧人们走在前头,一路诵念经文,瞧那送丧的队伍,当真是二品将军府的老夫人出殡的规格。

  姚府怎么也没想到,府里刚刚将姚蕙青逐出宗族,朝中次日就下了赐婚的圣旨。姚府刚在城门口被都督府的婆子打了脸,次日又被朝廷扇了脸面,姚家的人在内城外城都丢尽了,姚仕江几日没回骁骑营,称病在府里休养。但休养也没能静心,余氏出殡竟专挑着姚府门前过,诵经之声传进府里,府里的夫人小姐们险些绞烂了帕子。

  姚蕙青先是有被抬进侯府的好命,后又命大没死在断崖山上,好不容易她不知廉耻被逐出了府,竟得了圣旨赐婚之荣,连她那寒门出身死了七年的娘出殡都能请大寒寺的高僧!Μ.

  大寒寺乃大兴国寺,方丈空相大师更是一代高僧,除了王侯公卿的府第,哪家请得动国寺高僧?

  盛京城的百姓信佛,见都督府的送葬队伍里有国寺的僧众,皆在长街两旁静观目送,为余氏祈福,不为别的,就为她是寒门百姓家的女儿。

  杨氏前些日子在城门口的话起了良效,大兴建国六百年,士族门阀霸占朝堂,寒门子弟求仕艰难,空有一身才学却报国无门。暮青出身贱籍,年少高官,乃前无古人之辈,当为天下寒门子弟之首,而她今日为余氏出殡之举也堪为天下寒门之首。

  望山楼里的学子们聚到街上,自五胡使节出京前夜在望山楼里一辩至今,暮青再未进过望山楼,但学子们仍然记得那夜的深刻之言,日日盼着她去,奈何她太忙了,连回府的时间都少,莫说去望山楼了,于是学子们只好与崔远结交。

  今日虽只是远远望着,倒可一观天下寒门之首的风姿。

  这日,城门口的长街两旁挤满了人,都督府送葬的队伍走过长街,万民目送,长街两旁悄无声息。

  初夏的风吹出城门,大寒寺里,一间禅室的门开着。

  本应闭关的空相大师静坐在禅室里,仰头望向庭院里的一棵老檀树,风过树梢,檀香满园。

  老和尚低低念了声佛号,声音苍老,如庭院里的风,“天下之风,终变了……”

  这日,余氏葬在了城外选好的一座小山向阳处,青山绿水,景致静美。

  而葬了余氏后,暮青又回到了水师大营里,把操办婚事的事都交给了杨氏。姚蕙青和萧芳都已进了都督府,无需暮青再骑着高头大马走街过市的去接新娘子,她只需从后院阁楼走到东院儿,把人接到前院去拜个堂,这婚事就算办了。

  成亲那日,满朝文武,暮青一个也没请,只是都督府里里外外张灯结彩,自己人热闹热闹便可。

  但府里还是来了两个不请自来的家伙。

  镇国公府的小公爷、骁骑营将军季延。

  还有,圣驾也到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品仵作,一品仵作最新章节,一品仵作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