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 第四十章 三年之约(2/4)

小说:一品仵作 作者:凤今 更新时间:2023-11-07 11:02:38
  

  话说的好听,其实就是不想让暮青插手大图内政的意思。

  护送途中的事情,景相已听儿子详说过了,就算英睿皇后是皇帝的表妹,也不可让她干政,难道本朝出了一次女祸还不够吗?且英睿皇后是南兴帝的皇后,岂有让她掌大图之权的道理?更可怕的是,那四州是大图的半壁江山,而南兴与大图接壤,一旦英睿皇后的势力根植四州,再与南兴帝联手,大图岂不腹背受敌,有灭国之险?陛下毕竟年轻,处置政事的经验尚浅,四州之乱虽然紧迫,可也不能病急乱投医!

  看来,昨日皇帝和英睿皇后在殿内长谈的正是此事,此事若是皇帝之意,那便是昏聩之策,荒唐可笑,若是英睿皇后之意,那便是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云老和景相在安定四州之策上,近日政见分歧颇大,但今日倒是意见一致。

  其余人等纷纷附议。

  巫瑾早已料到群臣会反对,他转头看向暮青。

  暮青处之泰然,问道:“老大人说复国大典之日便是废除神权之时,敢问怎么个废除法?”

  云老看向暮青,这不是皇帝回国途中,而是在洛都皇宫的顺天殿上,他无需再听命于暮青。他打定主意复国大典之后就上奏皇帝,封她郡主之位,兴建功德庙宇,遣使相随,国礼相送,将她风风光光地护送回南兴汴都去,从此两国交好,百世流芳。

  英睿皇后可敬,亦可畏,当以礼待之,亦当用心防之。

  于是,为了使暮青死了干涉大图内政之心,云老说道:“我大图曾受神权之害,所谓废除,即是根除。庆、延、中、平四州大建神庙而废弃官衙,百姓信奉祭司神官而不敬州官县官,大图既已复国,理当夷平神殿神庙,使黎庶沐浴皇恩,信守朝廷律法,使九州同法度、同风俗,使我大图永除神权复燃之患!”

  暮青目光无波,又问:“眼下四州之乱,老大人以为症结何在?”

  “症结?”云老诧异了,觉得这个问题从暮青口中问出实在不该,她不该连如此浅显的道理都看不明白,“神殿刚败不久,自然心有不甘,作乱乃意料中的事。况且,太后离开中州已有半年,神殿余孽自然无所顾忌。”

  暮青再问:“神殿余孽作乱尚在意料之中,可民间又为何人心惶惶?”

  云老更诧异了,英睿皇后出身民间,连民心都不懂了吗?他耐着性子作答:“神权根植四州已久,一朝废除,百姓无所适从乃是其一。神殿余孽善于蛊惑人心,四处作乱,煽动民心乃是其二。其三,战事方停,肃清未歇,民心求安,见乱党作祟,自然人心惶惶。”

  暮青继续问:“既然老大人知道症结之所在,那为何还要使九州同法度、同风俗?”

  云老微怔,心中不悦,肃然答道:“老臣说过了,是为了使我大图永除神权复燃之患!”

  “大图神皇二权共治时,百姓就信奉神权,神殿自治后,四州百姓信奉神权更甚以往,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婚丧嫁娶、鸣冤告诉、春耕秋收、节庆祈愿,事事离不开拜神,早已成为风俗。风俗即习性,乃民族的传统,血脉相融的文化,岂是一道政令便能根除的?打个比方,今日朝廷便下一道政令,上至官宦,下至黎庶,嫁娶不可拜天地,丧葬不可供魂灯,如何?”暮青问。

  “这……”云老大为不解,“这是为何?”

  “为使普天之下沐浴皇恩啊。”暮青轻描淡写地道,“除了天子,百官百姓另有信仰岂非不忠?理当令天下不可吃斋供佛,不可求签祷告,夷平寺院道观,家有佛堂者罪之,祭告鬼神者亦罪之!古有文字狱,今兴一场神佛狱又有何不可?”

  “这、这……”老臣们低声议论,皆认为这是胡搅蛮缠之言。

  景相道:“启禀殿下,老臣以为此喻失当。婚丧嫁娶乃民间之风俗,拜佛问道皆乃黎庶之寄托,与治国无害,敕令禁止岂不令百姓无所适从?民怨沸腾,于国何益?”

  此言一出,老臣们纷纷侧目,都觉得这番辩言耳熟得很,似乎刚刚才听过。

  暮青终于沉了脸色,反问道:“那景相可知,神权之于四州百姓亦是民间之风俗、黎庶之寄托?景相认为本宫方才之言有多可笑,如今在四州百姓心中,朝廷之法令就有多荒唐!夷平神殿神庙与毁民之寄托何异?民心惶惶,岂能不被人煽惑?民怨沸腾,即便朝廷肃清叛逆,四州就真能安定?”

  景相哑然,云老失语,众臣止议,殿内终于安静了。

  暮青看向云老,说道:“为政必先究风俗,此乃历代君王治国之训,老大人乃当代大学,不必本宫训讲此理。可为何施政起来,老大人就忘了‘为政必先究风俗’之训,忘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古语,而强令‘九州同法度、同风俗’?在本宫看来,老大人不是忘了,而是九州同法度、同风俗在你心中代表着国家一统,所以,是复国的理想在你心中占了上风。你不是不知道移风易俗会给民间带来怎样的震荡,但百姓无权无势,怎有反抗朝廷之力?他们只能接受,所以姑且欺民一回吧!你的人生已至暮年,何其有幸能实现数代复国志士的理想?移风易俗对百姓造成的不适与皇帝的复国大业和自己的理想相比,太微不足道了。”

  暮青一针见血,不仅扎得云老僵如枯木,也扎得一干重臣心惊肉跳。

  云老乃三朝老臣,翰林院侍讲,先帝的老师,朝臣及天下学子无不敬重他,向来都是他匡正皇帝的过失,还从来没人能指出他的过失。m.

  “老大人不仅错了,而且错得离谱,因为百姓虽无反抗朝廷之力,但神殿有。神殿刚败,民心尚在,而朝廷在移风易俗决策上的荒唐无异于将民心推给了神殿,四州百姓本就信奉神权,岂能不听神殿煽惑?四州岂能安定?眼下,废后一党尚未肃清,五州城池急需战后重建,百姓正待休养生息,四州之乱岂是半壁江山之乱?稍有不慎,便会祸及九州,遍地火起!本宫敬重爱国志士们维护统一之心,也并非反对移风易俗,但民族融合需要时间,心急只会适得其反,最终危及的恰恰是一统,是君王。”暮青言辞犀利,语气并不严厉。

  巫瑾坐在一旁一言不发,昨日他们已就安定之策长谈过了,她那令人惊艳的治国策论尚未言及,此刻不过是在说服这些老臣,故而他有些走神儿。他想起了在盛京的那段日子,那时她骂百官口舌如刀,不知饶人。而今犀利之风仍在,却已知言之有度。老臣们顽固,当头一棒可震慑人心,斥责过严却易使群臣怨怼反感,拧成一股与她作对。她今日要以南兴皇后的身份说服大图的朝廷重臣,不仅需要言之有物,还需要言之有度。

  她成长了,只是并不是为了守护大图的江山。

  暮青善知人心,她太清楚这些自诩爱国忠君的老臣了,他们给皇帝讲读时满嘴的体察民情、顺应民心,可谁的官靴也不会真去沾民间的土,真到了危难之时,他们一定会先顾全君王的帝业安危,以成全自己的忠臣之道、身后之名。所以,当她把事态分析上升到统一大业、君王安危上时,老臣们终于暂时放下了提防反对之心。

  云老对暮青一礼,三朝老臣,先帝之师,终于不顾颜面低下了头,“那依殿下之见,四州当如何安定?”

  他并未松口御封神官之事,只是开口请教。

  暮青心如明镜,但没有说破,她道:“保留神殿、神庙,保留神官、祭司等神权职司,神职官吏由朝廷钦派,并废其宗教外的一切职权,官府之设同其余五州。”

  大图国从前是神权至上,皇室立储、新帝即位、册封皇后、卜问国运,甚至连年号都是由神殿占定的。百姓奉神殿为天,有官衙而不入,问神裁断,求天罚恶,致使神殿之权日重,终酿分裂之祸。

  暮青的提议乍听起来似乎是在劝新朝廷走大图建国之初的老路,但实则不然。

  大图建国之初,神权至上,皇族依附于神权,而今不同了,两权势同水火,胜负已分。神殿几乎覆灭,生杀大权在朝廷手中。神职官吏由朝廷钦派,既不侵害民间祭祀祷告、斋戒净洗之风俗,又可将神权握于朝廷手中!而且,一旦朝廷钦派的神职官吏占据了州庙、县庙,成为百姓眼中的州祭、县祭,那些流窜在外的神殿余孽就只能是反贼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品仵作,一品仵作最新章节,一品仵作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