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资金有限,胡建浩租了个面积不大的食品车间,创办了天宁市恰好冷饮厂。当时,国内的冰棍制作简单,门槛极低,如何分一杯羹呢?胡建浩大胆创新,将果汁冷饮制作成冰棍,设计成双节棍状,并取名“棒棒冰”。

  很快,冷饮市场便有了胡建浩的一席之地。

  市场从来不乏模仿者,“棒棒冰”也一样。后来冷饮市场趋于饱和,胡建浩考虑转型。

  天宁省有关部门组织企业家到外省考察。胡建浩走到哪里,都要买一袋炒货。同行的朋友还跟他开玩笑:胡总,你怎么那么爱吃零食!

  吃着吃着,胡建浩就吃出了门道。

  有一次,胡建浩发现买的一种瓜子,皮非常白,嗑起来不脏手,而且瓜子仁还特别入味。

  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这种瓜子应该是先浸泡去粗皮,同时将咸味“喂”进去,然后进行炒制的。

  于是,瓜子炒货生意要怎么做,胡建浩有了初步想法。

  那时候,国内已经有了好几个炒瓜子品牌。胡建浩要给自己的瓜子起个响亮的名字:“洽好”。

  胡建浩曾总结过洽好瓜子的成功之道,包括了工艺、包装、营销、渠道等方面。

  将传统炒瓜子改为煮瓜子,减少了上火的成分,中草药、香料的味道更能渗入到瓜子仁里面,干净又入味,形成了洽好瓜子的特色。

  过去,路边炒货大多用报纸、塑料袋随意包装,洽好瓜子采用了牛皮纸包装。棕色牛皮纸搭配中国红图样,辨识度极高。

  此外,胡建浩还以唐诗、宋词、红楼梦等为主题,在包装袋里放置文化卡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点名只买有卡片的瓜子。

  看着洽洽瓜子热销,胡建浩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到京城电视台投广告。这笔费用投入至少需要400万元。那时候,洽好瓜子才刚刚起步,企业的利润远远支付不起这笔费用。因此,他的这个决定引起公司管理层的反对。

  管理人员认为,产品本身已经卖得非常好,没有必要再去京城电视台打广告了。但是,胡建浩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己见,借钱投放了京城电视台的广告。

  在上个世纪,在电视、报纸上打广告是营销的王道,能登上京城电视台,更是意义非凡。

  胡建浩最终没有押错地方,经过电视营销后,销售额一飞冲天。

  快速发展的洽好瓜子,后来挂牌上市,正式成为国内“炒货第一股”。那一年,胡氏集团总营收达到30亿元,胡建浩成了名副其实的“瓜子大王”。

  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胡建浩开始辞去胡氏集团总经理职务,让其侄女胡春亚担任。

  胡春亚在大学期间,进修的就是食品专业。大学毕业后,便在胡氏集团担任质量总监。

  不过,在胡春亚的管理下,胡氏集团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实现有效增长,特别是瓜子生意不升反降。

  胡氏炒货上市的时候,胡氏集团的产品已经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在主营业务构成中,不光有葵花子类、薯片、西瓜子类、派类、豆类、南瓜子类、花生类、坚果类产品,还有开心果、核桃、杏仁等。

  在招股说明书中,其提到为满足现代社会消费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产品。

  只是,胡氏集团的多元化的尝试,效果并不好,甚至以失败而收局。薯片业务的规模停滞不前,果冻业务和牛肉酱业务纷纷陷入亏损,其他业务的发展也不是很顺利。

  有专业机构研究后认为,胡氏集团公司的多元化激进,品类跨度大,而且战略决心不坚定,还分散了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接着为了公司生意,董事长胡建浩归来,再次兼任总经理,公司开始剥离副业、回归主业。

  胡建浩开始剥离亏损中的果冻业务,出售了原先收购的股权,将精力逐渐转向瓜子业务。

  胡春亚在与陈西峰交谈中提到:“陈董,过去几年,我们的日子比较好过,太安逸,导致我们狼性不够。”

  “大伯重新回归后,开始调整公司战略、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调整组织架构等。”

  “另外,我们还找到了发展胡氏炒货的第二曲线——坚果。

  只是,胡春亚接下来的话,让陈西峰大吃一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陈西峰商路笔记,陈西峰商路笔记最新章节,陈西峰商路笔记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