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孙子(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张承天沉默良久,终于道:“叔,我才发现,原来你才最在乎我爹,你们的感情真好!”

  朱英伸手,敲了张承天额头一下,“傻小子,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你还差着行市呢!这一次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处理?有把握吗?”

  张承天呵呵一笑,“把握不敢说多大,但我在下面,办了好几次分家析产的官司。这一次的情况并不复杂,只不过是钱数有些多罢了,我心里头有数!”

  朱英大喜,“那我就看你小子的表现了。”

  两个人交流之后,张承天果断投入到了朱英财产清算的行列。

  一天,两天,足足半个月之后。

  中书省派遣出来的官吏,终于拿出了初步的结果,朝廷还需要向太师府转交五百万贯的退税,双方就算两清了!

  “什么?”

  面对这个结果,孙炎傻了,罗复仁等人也都傻了。

  这个账怎么算的?

  朝廷一点捞不到,怎么还要倒找钱啊?

  这不科学啊?

  “把人都叫来,我们要查卷宗。”

  很快,下面人就送来了十几个木箱子,张承天也随着官吏之中,脸上都是自信的笑容……

  算吧,你们保证会吃亏的。

  因为朱英的财产,真正的大头儿绝不是这几千万的浮财,他的不动产才是惊人骇目的。

  首先,朱英最早在广州驻兵,那时候他就有上百万亩的甘蔗田,那是作为进军云南的军费来源。

  彼时朱英就给朝廷提供了几百万贯的军费,随后是进军云南之后,虽然没有了蔗糖,但是却有了更值钱的滇铜。

  现在市面上的铜器,有一大半都是来自云南的铜料。

  这又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随后朱英铲平了许多土司,又收拢了南掌、缅甸、暹罗等国王室的产业,其中宫殿,土地,奴仆,不计其数。

  另外他陆续废掉了上百家大型寺庙。

  从这些庙宇当中,收拢的财产,也是惊天动地。

  如果全数折价,朱英手上的财富,绝对超过十亿两,足以让和珅都汗颜。

  这一次等于是废了朱英的封国,让他回京。

  朱英快快乐乐回来了,并且把财产转赠太师府。

  张承天在这里据理力争,拿到了一个最关键的说法,这不是朱英向张希孟赠与多少钱,而是朱英将财产的所有权,转赠张希孟,并且授权太师府,替他全权处理。

  这也是合乎规矩的,不然朱英那么多田庄土地,需要怎么算?

  总不能收了这边的遗产税,然后再和朱英继续算账吧?

  就算继续算账,朱英向朝廷巨额捐赠之后,他也能得到一笔免税的额度,而且还非常大……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你今年只需要缴纳一万贯的税,却交了十万贯,多出来的钱,总要有个说法吧!

  按照大明律,向国家捐赠的行为,是能够获得鼓励的,包括相当的免税额度。

  所以张承天抓住了这一点,反正朱英让太师府全权负责,那就是把免税额度转给了太师府。

  这时候朝廷想要管太师府收税,太师府也要跟朝廷算账!

  算来算去的结果,就是朝廷需要再补给太师府五百万贯。

  “孙相,你可以放心,这已经是按照十年前的地价做账算的,如果是按照现在的市价,广东的土地,云南的矿场,价钱至少要高三成。至于缅甸等地的地价,只怕要高出一倍,彼时朝廷需要退的钱,就要超过两千万了。”

  孙炎脸都黑了,“太师,太师心系天下苍生,一向以国事为先,现在朝廷开支紧张,缺口极大,他老人家应该会体谅朝廷……”

  张承天嘿嘿一笑,“太师自然会体谅朝廷,但朝廷也要遵照法度,不能光占便宜不吃亏吧?更何况借着这一次的机会,把太师府的财产说清楚,对谁都是好事。孙相应该清楚,其实这么算账,朝廷已经占了大便宜,可不要得寸进尺,吃干抹净啊!”

  孙炎怔了许久,无奈长叹,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经过了再三确认,最终的结果,果然是朝廷向太师府支付四百八十五万贯退税。

  合并朱英交给张希孟的财产,总计有六千万贯。

  几乎相当于大明一年岁入的四分之一。

  这么一大笔财产,还真是让人流口水啊!

  “这笔钱拿出来,设立一个助学金,用来奖励贫苦学生吧!”

  张希孟笑着说道,他前面的目的地就是龙场,朱元璋还想去西南瞧瞧,见见这里的各族百姓。

  张希孟也想顺便抱抱孙子……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