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路上就能看出,年轻貌美的丫鬟几乎没有,不是老仆就是嬷嬷。

  这其实很有必要,因为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情十分重要,如从小在脂粉堆里长大,英武悍勇之气自是不足。

  而这冯紫英的确可以一交。

  只是,训有方,难保日后不定作强梁……

  若家国残破,异族肆虐,强梁未必不是华夏正统。

  二人说话间,穿过月亮门洞,来到一方占地十余亩的校场,空旷轩敞,土地平整。

  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武将,在已有凉意的秋季,光着膀子,举着石锁,一上一颠,打熬力气,古铜色的臂膀上,汗水直流,肌肉块头遒劲,让人瞩目。

  一旁几个家丁也是备着热水,毛巾伺候着。

  冯紫英唤道:“爹。”

  中年武将将石锁放下,从一旁小厮手中接过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道:“回来了,吃饭了没?”

  冯紫英笑道:“刚从城里回来,晚饭还没吃。”

  冯唐道:“一会儿,咱爷俩儿在厅中吃点儿,你铮叔半晌儿送来了一头鹿,厨房这会都料理好了,那几位都送回去了吧?”

  冯紫英笑道:“都平安回去了。”

  贾珩神情沉静,一边听着父子二人的对话,平实、简单中蕴藏着浓厚舐犊之情。

  尤其第一时间并不是询问几位王爷、公主,这就尤为难得。

  比起贾珍和贾赦那等不正己,先正人,动辄打骂,常常摆着长辈的谱儿,实则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子也仇视而对。

  这样的子弟出来,其实也无多少男儿志气。

  但冯紫英显然没有多少体会,冲贾珩挤眉弄眼。

  冯唐披上衣服,束上腰带,才看向贾珩,一张威严、方毅的国字脸上,有着几分诧异,道:“这位小哥儿,倒是面生的紧。”

  这位神武将军,中气十足,声如洪钟,一开口就有一股威严、沉凝的气度。

  贾珩面色一正,拱手道:“宁国公之后,贾珩见过冯世伯。”

  说来,他自己也有些无奈,哪怕不想提及贾家,但当与人介绍时还要提此节,这并非是有意显摆门第出身,算是一种礼节性通名。

  知根知底,示之以诚。

  冯唐果然怔了下,上下打量了一眼贾珩,神情淡漠依旧,问道:“宁公的后人?东府里出来的?”

  贾珩朗声道:“是宁公旁支儿。”

  冯唐倒是没有问过,可是哪位衔玉而生的宝二爷不是,只是以询问的目光看向一旁的冯紫英。

  冯紫英笑道:“贾珩兄弟并非东西二府出来的,而是宁公远枝儿,贾珩兄弟拳脚功夫了得,对了,还能开二石弓。”

  此刻的冯紫英哪里还是先前一副谈笑自若的贵公子模样,倒像是个遇到什么宝贝,要和长辈炫耀一番的小孩子。

  冯唐刚毅面容上,果然现出一丝惊异,看向贾珩,问道:“开弓二石,当真?”

  显然,方才贾家背景不以为异,唯听到此节,目中泛起异色,连冷漠的神态都消失不见,比起刚才的客套,语气中就多了几分亲切。

  军中最重勇士,神武将军冯唐更是尤喜军中勇武的小校。

  贾珩似现出少年人的腼腆,说道:“世伯,只是初练,用骑弓二石,但射不准。”

  冯唐笑了笑,说道:“那也不凡了,年纪轻轻,有这般膂力、禀赋过人,至于射术嘛,不急,倒可以慢慢练。”

  这话倒是和咸宁公主所言几无二致。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最新章节,红楼之挽天倾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