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崇平帝看向南安郡王,默然了一会儿,问道:“严卿以为应该如何应对?”

  南安郡王严烨道:“圣上,老臣以为,应该提调京营兵马前去驰援北平,同时急令平虏大将军贾珩,分兵救援北平,据老臣所言,居庸关之所以被破,咎因驻扎在宣府的京营大将谢再义,没有及时察觉女真调兵动向,否则,为何不能派兵向居庸关增兵戒备?”

  南安郡王之言清朗无比,在殿中一字一顿,似在质问着远在大同坐镇的贾珩。

  崇平帝神色漠然,看向一旁的军机大臣,说道:“施卿,你怎么看?”

  施杰道:“圣上,微臣以为北平一线的关隘防备不及,此非战之罪,先前永宁侯定西线,保宣大,也是为了拱卫关中,而北平之地兵马刚得整饬,当务之计,还是询问永宁侯那边儿是什么个章法?如南安王爷所言,再从京营调兵也不大赶得上,而且神京和三辅之地也需得兵马拱卫。”

  崇平帝默然片刻,看向下方的韩癀和赵默,问道:“当初,贾子钰与李阁老分兵东西两线,蓟镇、北平一线原就兵微将寡,在往年就屡遭侵袭,永宁侯可有军报递送而来?”

  这就显现出贾珩当初“微功勤表”的效果,此刻整个朝野没有人去质疑贾珩的打仗能力。

  其实,居庸关被破,反而还印证了相比文臣的李瓒,有着贾珩镇守的宣大两地安若磐石。

  当然如果强加因果,还是可以说贾珩的存在一些协调的不融洽之处。

  因为单从兵力而言,集合了京营、边军的宣大防区,的确是重兵云集,从兵力而言是占据着优势的。

  反观蓟镇还有北平都司,在兵力上就多有不及。

  这时,兵部侍郎施杰拱手说道:“回圣上,至今还未有军情奏疏递来。”

  崇平帝又看向一旁的戴权,轻声问道:“锦衣府那边儿怎么说?”

  戴权低声说道:“陛下,现在还未有飞鸽传书。”

  崇平帝道:“宣府,大同那边儿情形如何?可有军情递送而来?”

  这时,南安郡王心头深处冷笑涟涟。

  那小儿战事僵持之时,如何会奉表上奏?想要邀媚请宠也无计可施。

  见崇平帝再次默然,南安郡王拱手说道:“圣上,微臣以为应当派钦差督促永宁侯驱逐入境寇掠的女真,不能任由彼等荼毒燕赵之地。”

  这时,内阁阁臣赵默出班奏道:“圣上,微臣以为南安郡王所言在理,每次女真入寇四掠,燕赵等地百姓蒙受其苦。”

  崇平帝听着赵默所言,道:“此事还要等贾子钰的消息。”

  赵默:“……”

  这时候还要等永宁侯的消息,这是何等的宠信?

  这时,下方的石光珠开口说道:“圣上,微臣愿领兵前往相援,如朝廷没有援军,微臣愿单人匹马,前往燕赵之地驰援!”

  此刻,侯孝康、马尚、陈瑞文等人纷纷主动请缨。

  南安郡王见着这一幕,心头暗喝了一声彩。

  这就是狠狠扇着那贾珩小儿的脸。

  崇平帝看向一众请缨的四王八公武勋子弟,冷硬面容微动,道:“诸卿忠勇之心可嘉,不愧是武勋子弟。”

  不管如何,这是一位帝王的政治修养,哪怕明知下方众人有一些不过是逢场作戏的表演而已。

  崇平帝道:“戴权,去锦衣府用飞鸽传书给永宁侯,询问北平方面女真入寇,何以制敌?”

  石光珠、侯孝康:“???”

  不过转念一想,这已经不错了,起码能够让天子对那贾珩小儿发出一道质询的旨意。

  而就在这时,外间一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府卫从殿外的玉阶小跑而来,道:“圣上,永宁侯的密疏急递。”

  此言一出,恍若在整个含元殿中扔了一枚炮仗,正在心思各异的阁臣、军机面色倏变,几乎是齐刷刷地看向那府卫。

  “戴权。”崇平帝压下心头的一丝欣喜,吩咐道。

  而戴权原本惨白的司马脸,此刻也终于松动了片刻,快步下了御陛,向那锦衣府卫迎去,从中接过盛放奏疏的密匣,迅速折身转回。

  崇平帝接过奏疏,迅速翻阅着,阅览其上的文字。

  奏疏之意很简单,解说了东西两线的侧重点,女真大军主力尽在大同、宣化,而北平方面来袭的女真大军仅仅是一支偏师,同时派出了兵马前往居庸关支援。

  此刻韩癀、赵默、施杰乃至南安郡王,心头都格外好奇贾珩此刻向崇平帝究竟上了一封什么奏疏,原本愁眉不展,面色阴郁的天子,竟然神色渐渐平静和缓下来。

  崇平帝放下手中的奏疏,迎着殿中群臣的目光,说道:“诸卿,贾子钰已有通盘筹划,居庸关攻袭而来的仅仅为女真一支偏师,贾子钰已先后派了两拨人马前去围歼入寇女真兵马。”

  南安郡王说道:“圣上,大同、宣府方面呢?”

  崇平帝心情轻快了许多,眸光闪过一道幽芒,沉声道:“大同方面女真数万精兵在对峙,大同兵马不好轻易调动,决胜之机就在旬日之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最新章节,红楼之挽天倾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