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已是初冬时节,秋收结束,粮食归仓,冬小麦刚刚种下,长出嫩绿的麦苗,在寒风中彰显出盎然的生机。

  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回到家中,并没有时间休息。女人要抽丝织布,大点的孩子也要在一旁舂米。

  舂米是非常劳累的,甚至可以说苦不堪言,各国有一种刑法名叫城旦舂,就是强制男罪犯筑城,女罪犯舂米。

  即便墨家已经改善了舂米的工具,不仅能够用手,也可以用脚施加力量,使得小孩也可以完成,但依然改变不了舂米是一个体力活的事实。

  家境稍微好点的,家中能养得起牛,或者驴子,再有一盘磨盘,便可以用磨来碾压稻谷,能够节省很多力气。

  男子则在官府的组织下扒河道,修建水利。

  春天和夏天降水多,秋天要收粮食,耕种,深冬又太过寒冷,会冻死人。

  九、十月份是最适合扒河道的时间,这时候水位已经下降,河底的淤泥裸露在外,天气又不是冷到无法承受。

  因此每年这个时候,官府都会组织各村男子扒河,为期一个月,没有工钱,但是官府管饭,而且扒出来的淤泥大家可以自行运回自己家地中。

  这些淤泥土质肥沃,即便是不施加任何废料,长出来的庄稼也会超过普通的上田。

  对于农民来说,粮食就是生命,即便扒出来的淤泥不多,增加的产粮有限,他们也甘之若饴。

  不过今年有些地方要例外了。

  太原郡、雁门郡、代郡、云中郡四郡郡守同时发布公示,征调民夫往邯郸运粮。

  所有人都意识到,赵国要打大仗了。

  其实前线已经打了快一年了,不过因为赵国内部一直很安稳,粮价、盐价一直都很稳定,再加上这年头消息传递的又慢,因此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赵国在打仗。

  但是这次不一样,赵国朝廷已经决定,毕其功于一役,不惜一切代价打废秦国。

  现在赵国各地,秋收的农税已经收上来了,但赵国还要增兵,光靠这点粮食并不稳妥。

  邯郸和邺城的粮仓在长达大半年的消耗中,已经不剩多少了。

  武阳的粮仓要供给燕地,高唐的粮草要供给庞军。上党的粮食要支撑廉颇军。

  实际上,几个月前,朝廷就开始从河北各地调粮了。

  全国各大粮仓只有晋阳粮仓和河套粮仓没有动用。

  不到万不得已,赵括是不会动用河套粮仓的。

  河套免除五年赋税,至今没有缴纳过一粒粮食,粮仓内的粮食都是栗腹带着俘虏垦荒,一点点耕种出来的,全部用来支撑河套的水利建设。

  一旦朝廷征调河套的粮草,水利建设就会受到影响。

  除了河套、燕地之外,赵国所有郡县的粮草全部以各郡为中心集结,迅速向邯郸运送。

  云中虽然也归河套总督管辖,但当初赵国移民是填充贺兰、朔方、九原三郡,云中几乎没有移民,因此免税免徭役是轮不到他的。

  这一刻,赵国用了几年时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修建的官道展现了绝对的价值。

  从太原到邯郸,从云中到代郡到武阳的官道上,农夫们排着长队,或牵着马、或赶着牛,或推着车,将一筐筐,一袋袋粮食运送到目的地。

  粮食从代郡运送到武阳,或者从晋阳运送过太行山之后,会迅速装上船,或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或沿着漳水顺流而下,迅速抵达邯郸,而后从邯郸沿着黄河一路送至荥阳。

  李牧收到朝廷的消息后,立刻将刚刚分散到各地不久的俘虏再次集结起来,迅速选拔出五万名俘虏,乘船前往邯郸。

  与此同时,一万名将士也选拔出来。

  蒙骜父子和秦开正在带领新军训练军纪。

  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新军训练成精兵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得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轨道铺设没有赵豹想象的那么顺利,虽然技术上的问题克服了,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还是出现了大量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花了几个月时间,轨道仅仅铺设到代郡。

  不过即便如此,也缩短了不少的运输时间。

  大量的牛羊从草原运送到代郡,而后转向武阳,从水路运送到邯郸。之前建设的鸡鸭鹅猪养殖场,还有兔子养殖场,也不断将晒干的肉干打包装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