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三十三章 不能给让他们自己选择(3/3)

小说:大明1805 作者:王子虚 更新时间:2023-04-24 23:59:03
  

  “只有边沿少数谷地,能有三千米以下的海拔。

  “关键是,进入高原内陆的道路,没有可以算得上是关键交通线的。

  “最近的重要的交通线,也都环绕在整个高原的周围,而很难真正登上高原内陆。

  “难道我们要将高原上的所有人口,全部迁徙到周边地区吗……”

  朱靖垣想了想之后直接点头说:

  “不要说周边了,完全可以迁到整个大明的所有地区。

  “天竺、南洋、天南、墨洲、殷洲都可以去的。

  “你们雪域总共也就一百多万人,整体全部迁徙到平原上建设一个城市都可以……

  “放进中原地区的一个省,那是一点浪花都翻不起来的。”

  大部分时代的雪域高原,都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在朱靖垣的记忆中,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时代,当地也只有三百多万人口,解放初期更是只有一百万人左右。

  那还是气温还是回暖的二十一世纪,十九世纪初的雪域高原比后世更加寒冷。

  如果雪域高原是大明的边疆地区,那无论如何也要在高原上留人。

  靠人口实际控制这块土地,同时抵御外界势力的侵蚀。

  但现在的雪域高原已经属于大明的内陆地区了。

  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地区已经被算进本土了,西边的波斯和希瓦都是内陆藩属国,南边的天竺也已经完成了撤藩设省改革好几年了。

  现在这里已经不是边疆了,大明陆地上的防御前线,已经挪到大秦海、安纳托利亚高原、高加索山脉、里海、乌拉尔一线了。

  雪域高原完全可以变成大明本土内陆地区的一块荒地。

  反过来说,要为了这高原上的一百多万人,去高原上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和公路,还要供应电力和工业产品,单位成本肯定高上天的……

  所以朱靖垣的想法就是干脆迁徙到平原上建个新城。

  雪域布政使一听朱靖垣这话,顿时就苦口苦面的追问:

  “一百多万人口,在内陆地区,最多是一个府的编制。

  “那雪域三司和御史等衙门……还要保留吗?”

  朱靖垣想了想说:

  “雪域高原的面积太大了,直接划归周围任何一个省份似乎都不是很合适。

  “这片空旷庞大而特殊的区域,会让对应的省份专门列出一批特殊机构来负责,凭空增加当地的管理复杂度。

  “所以相关衙门还是要保留,不过要尽可能的精简。

  “层级上要精简,可以布政使司下不设府,直接设少数几个县,布政使司直管县。

  “各级衙门内部的部门也要精简,不需要的机构可以直接合并。

  “内陆的人口迁徙出去之后,当地衙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地质勘探、环境观测、旅游开发、巡逻警戒这种维持存在或者配合其他机构的职能了。

  “这样这个省份级别的衙门,最终的规模可能只有内陆县的规模。

  “不过相关衙门的官吏也都不用担心,雪域地区的人口的迁徙工作,可以作为现有当地衙门官员的关键考成项目。”

  雪域布政使的表情和心情都颇为复杂,这种方案定下来之后,雪域这个省份就完全空了。

  不过自己的前途倒是不用担心,大食亲王殿下对待下属向来慷慨。

  只要自己好好配合,按照要求把任务完成,后续升迁应该都是不用担心的。

  雪域布政使恭恭敬敬的答应同时询问更多建议:

  “属下记下了,那以殿下的想法,我们应该主要向哪里迁徙人口?

  “要集中迁徙到一个地方吗?比如陕西或者四川等地……”

  朱靖垣基本没有怎么考虑就直接吩咐说:

  “就近迁徙,东部的人口向四川、云南迁徙,东北部的向陕西迁徙。

  “西部的去天竺和大食国东墨洲地区,东南部的去天竺和南洋。

  “直接迁到当地大城市中,直接送进当地的官营工厂。

  “很显然,这项工作的难点,是如何将分散的居民集中起来,并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离开。

  “不要一味的使用强制手段,可以用工厂能够提供的福利条件来引导。

  “如果其他地区给不了太好的条件,可以由大食服装商行和大明航空公司来承担。

  “多以组建飞行宣传队,到各个牧区和乡村去宣传。”

  雪域布政使的官员再次认真的点头答应着:

  “属下明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1805,大明1805最新章节,大明1805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