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四十七章 什么叫不堪设想?(3/3)

小说:大明1805 作者:王子虚 更新时间:2023-04-24 23:59:03
  

  不过,这些所谓的村庄,其实不是朱靖垣前世习惯的农村,而是大农场的劳工聚集地。

  通常是一两家人是农场主,而其他家庭大多都是他的雇工。

  或者全部都是雇工。

  这些村庄周围的土地,通常也都是属于一两家人的土地。

  或者直接是皇庄的土地。

  这些村子里生活的村民基本都是雇佣劳工。

  现在两年过去了,已经基本看不到人口密集的农场了,马棚也基本都空了。

  反倒是车库和飞机跑道近乎普及了。

  村庄里面和周围活动的居民再次变少了,大部分村庄根本看不到人影了。

  只有周围耕种播种妥当的土地,表明这里仍然有人在生产。

  原本生活着几百人的村庄,现在可能就剩下几户人家了。

  原本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农场,甚至很可能只剩下一家人,只剩下农场主自己一家了。

  朱靖垣在心中感慨的同时,也下意识的回忆自己看过的数据。

  大明本土的机械生产能力真的是非常强大。

  自己设计出了成熟柴油机和农业机械,经过了实际的检验之后,它们在本土市场上铺开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无论是民间的农场主,还是皇庄的农场经营者,都迅速的采购了这些农业机械。

  在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大明本土中原地区,从畜力到机械化的过度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年时间就进入了收尾阶段。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大明本土主要城市的建成区规模,也都膨胀了一圈。

  这在中原的大平原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但是进入了江淮省的范围后,这种趋势反而略微减缓了。

  这里出现了大量的小城镇。

  朱靖垣早就知道,在相对富裕的地方,才能够搞大规模的分散的小城镇。

  因为当地要有足够多的金钱和资源,才能在人口相对分散的情况下,为基数较小的居民点提供质量相对较高的基础生活设施和服务。

  以前的南直隶,现在的江淮省,它的中南部地区,是全世界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传统的大明人,对土地和故乡的执念很深。

  就算是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江淮地区的富商们在开设工厂的同时,很多人仍然会保留或者投资传统的土地和农场。

  这促进了江淮省中南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很多乡镇上就有各类大大小小的民营工厂。

  到了县城这一级别的时候,各种中等规模工厂就遍地开花了。

  到了府城级别的时候,很多大府的地方产业,已经能够做到全大明领先了。

  反倒是到了省城的级别,城市的规模相比下属的府城和内陆省城,却没有太大的优势。

  应天府作为国都,但是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和苏州、松江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对于江淮地区的人而言,可能是把省城也当做另一个府城了。

  你应天府是府,我苏州府也是府啊……

  散装江苏的特点,可能是从大明南直隶时代就有了。

  南直隶本来是一群直辖府,大家都是直接归南京管的,并没有南直隶这个省存在。

  现在大明设置了江淮省,这种观念短期内也难以消除……

  当江淮省的省城、府城、县城,以及乡镇的建成区,逐渐连成一片的时候,朱靖垣乘坐的火车也进入应天府的城区了。

  应天府是大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整体建设上最为古色古香的城市之一。

  因为它是大明的另一个国都,甚至是精神上的真正国都,所以城内有大量具有政治和文文化传统属性的官方和皇室建筑。

  这些建筑都是传统风格最为浓厚的,它们的存在又影响了本地富裕阶层房屋的风格。

  所以在城内的居民区里,经常能看到飞檐斗拱,雕栏画栋的传统园林式建筑。

  朱靖垣是阔别两年,再次回到了这里,看着这些画面稍微有些感慨。

  夏洛特是第一次来到大明最富裕的地方,第一次来到大明名义上的另一个国都。

  格外的新奇和激动,整个人趴在窗户上,瞪大眼睛看着周围的景象。

  “这就是应天府,我们终于到应天府了,全世界最大的帝国的心脏!”

  两个大食国王府的侍女,两个从英国来的王室女仆,一起守在夏洛特旁边。

  都是非常担心夏洛特的肚子,这万一出点什么事情,她们都难逃责任啊。

  幸好这种担忧没有持续太久。

  火车进入南京城区之后就关闭了引擎,在铁轨上持续向前滑行。

  最终停在了皇城内皇室专用的站台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1805,大明1805最新章节,大明1805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