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四十九章 会被区别对待吗?(3/3)

小说:大明1805 作者:王子虚 更新时间:2023-04-24 23:59:03
  

  社会稳定的时候,宗族血缘关系是他们建立利益共同体,互相帮助获取利益的纽带。

  统治者当然不喜欢这种小团体存在了。

  但是,在神州的传统文化体系中,破坏宗族关系是属于政治不正确的事情……

  在仁武朝以前,地方官员对于一般的地方上的事务和矛盾,通常都会让宗族内部首先自己想办法处理和调解。

  就算是宗族内部调解不了,闹到了对簿公堂的情况下,官员也往往会以维持宗族内部关系的和睦来审判。

  很多时候的判决结果甚至可能是违背法律的。

  宗族和乡绅其实都是东方传统的地方自治体系的一部分。

  哪怕是到了仁武朝的时候,世祖皇帝针对这种情况做了矫正,但仍然非常克制。

  建立了更加基层的管理和执法体系同时在实现了司法独立,并要求司法审判人员严格按照律例来审判,不要考虑与案件本身无关的因素,并严格禁绝任何形式的私刑。

  但是世祖皇帝始终都没有说过要降低宗族的影响,也没有公开鼓励普通人脱离家族。

  因为公开要求削弱家族和宗族势力,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削弱亲情?

  甚至可能会被引申到反对“孝道”上面来。

  所以这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事情,甚至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做。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方向上其实也简单,就是依靠朱靖垣之前已经再做的各项改革。

  首先用仅代表个人的通识考试合格证,逐步取代以家庭为单位的户籍,作为当地人的通用身份证件,并鼓励人口自由流动。

  其次是主动的更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是宗族势力最浓厚的地方。

  即便是农村的土地被完全兼并之后,农场主的主要雇工也往往是自己的同族。

  工厂和城市的宗族势力本来是会相对薄弱很多的。

  天南海北的人口聚集起来的大城市,繁华复杂而且丰富的现代工业城市的生活,都是稀释宗族力量的良好溶剂。

  与此同时,把大量来自偏远地区的稀疏人口,送进富裕地区的城市,也是稀释当地原有宗族体系的过程。

  然后大力建设官营厂商和皇室财团。

  江南地区有大量的中小城镇,这里还有数量庞大的地方厂商,这里面还有大量的家族式的工厂和商行。

  用自己家庭和家族的人当管理层和骨干工人,无论大江南北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在这种地方,宗族势力其实正在从乡村转向了城市,或者是直接把乡村变成了城市。

  要对付这种家族企业,朱靖垣的思路是依靠官营厂商和皇室财团。

  如果一个人在家族中得不到照顾,反而会受到族内强势家庭的各压迫,离开家族社群之后反而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的话,那宗族势力肯定会逐渐衰弱的。

  但是同样的话,如果某个家族的成员,在皇室财团或者官营财团获得了较高的地位,利用自己的地位将宗族的其他成员拉进来抱团的话,也同样非常的麻烦。

  所以参考流官制度和避嫌制度的规格非常的重要。

  当地人不能做当地官营厂商的管理层,同一个家族的人员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

  同时努力提高和控制官营厂商和皇室财团的管理管理水平,在各个行业与民间的传统家族企业展开竞争,迫使他们不得不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入。

  最后是逐步实施义务教育,大力扩建高级别的学校,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继续完善和强化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相关政策。

  新时代的集体教育和工业时代的文化,也是稀释传统宗族文化影响的重要溶剂。

  普通的年轻人越是想要独立和自由,就越是会感受到来自宗族的限制。

  追求公平正义的明显完全正确的思维,也是理所当然的反抗宗族限制的重要基础。

  司法独立和公正的目标,会理所当然的禁止宗族内部自行解决内部矛盾。

  宗族长辈没有了威慑和处置族内不安定分子的力量,宗族的影响力也会同步衰弱的。

  这些所有的目标和计划,都是看上去与削弱宗族力量完全不相关的政策和要求,同时也都是确确实实的真正公平和公正的政策。

  当然也就没有人能够直接反对这些理所当然的目标和计划了。

  不过朱靖垣同时也明白,自己也不可能真正彻底的消除宗族相关的传统在民间的影响。

  那毕竟是神州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

  在神州本土没有遭遇大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没有遇到绝对强势的外来文化冲击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力量肯定会非常顽强的持续存在下去的。

  朱靖垣只能为了皇室的利益,尽可削弱其中不利益统治的部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1805,大明1805最新章节,大明1805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