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长安对此感到高兴,那些参加会试的考子就不这么认为了。

  他们原以为是自己的才智不足才想不出答案,没想到,在会试后与同伴集思广益的探讨会上,他们仍旧无法得出一个一致的答案,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次会试的乙卷,难度偏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偏高!

  这样的话,那么他们岂不是都要落榜?

  于是乎,那些坚持答题乙卷的考子们,联合起来到礼部抗议,让负责统领六部的尚书令魏征哭笑不得,只能让杜如晦亲自出面给出解释。

  因为往年的会试,评分标准大致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类,所谓的分数,其实批卷官的主观占到极大的比重。

  打个比方说,一篇士子的文章,倘若那名士子的字体或者遣词用语让批卷官不爽,后者总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漏洞,判你一个低分。

  正因为这样,某些聪颖或者狡猾的考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颂德国家、颂德天子、颂德朝廷,说白了就是一个劲地在文章里拍马屁。

  遇到这种文章,批卷官就不好随意扣分了——人家颂德国家、颂德天子,明摆着是个忠孝之人,你给一个低分,你还想不想混了?

  然而,这就导致会试场上的文章十篇有九篇是毫无营养的马屁文,长此以往,这是不利于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的。

  不过话说回来,也并非是所有的考子都热衷于拍马奉承,此番考生寒门士子占了很多,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

  但归根到底,批卷官在批卷时的主观性,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

  而李承道的这份乙卷,却清清楚楚地制定了评分标准,不能说取缔了批卷官的主观性,至少将这方面因素减到了最低,可以说是相对地做到了公平,评分标准一目了然。

  即甲卷一个榜,乙卷一个榜,彼此间的成绩差异并无关联。

  杜如晦代表礼部出面正式做出解释后,那些抗议的学子们纷纷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甲卷的学子成绩影响到他们这些乙卷的学子,毕竟今年的会试,明显是甲卷简单而乙卷难度偏高,倘若混在一起评定成绩,那他们这些选择答题乙卷的学子,不知要被甲卷学子甩到几条街后,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而如今礼部布告了这件事,他们满意地回去了,静静地等待公布成绩的日子。

  而谁也不知道的是,甲乙双榜的成绩已经率先呈到御书房,被李承道先行过目。

  皇宫,御书房。

  “这……”

  李承道看了看甲榜的名单,又看了看乙榜的名单,一时之间直接愣住了。 ..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皇太孙:开局屠了天策上将府,大唐皇太孙:开局屠了天策上将府最新章节,大唐皇太孙:开局屠了天策上将府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