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250【治大国如种地】(2/3)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12-12 05:13:02
  

  大明村积攒几年的粮食,今年全部消耗一空,还拿出了一些赈济灾民。

  也有些逃荒来的无地农户,旱情结束也不愿离开,反正他们回去也就那样,请求大明村收留全家老小。

  朱国祥来者不拒,把他们安置在更下游开荒。

  此时此刻,朱国祥正在读儿子的来信。

  信中吐槽金州真特么穷,又让朱国祥弄点红薯过去,趁着雨水变多赶紧种下,冬天收获之后就能顶一拨。否则的话,按照今年的灾情,明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又要闹饥荒。

  大明村也在补种红薯,而且已经育苗扦插下去。

  地窖里储存的薯种所剩不多,估计育种之后,顶多能扦插二三十亩。而且最佳种植季节已过,如今气温过高,收获不会太好。

  他叫来张广道,吩咐说:“你既打算在石泉县开辟商道,去时把剩下的薯种,全都带到金州城。告诉我那傻儿子,这时补种红薯已晚了,能有正常收成的一半都算运气好。”

  “是!”

  张广道今年也挺郁闷,陕西那边太乱了,到处都是盗贼严重影响他的走私生意。

  朱国祥其实打算回洋州建造纸坊,而且还弄到了造竹纸的技术。

  洋州本身是产纸的,蔡伦的墓地,在洋州城东边的龙亭铺(蔡伦的爵位就是龙亭侯)。这里造纸历史悠久,以前是造藤纸为主,到了北宋改为制作皮纸,闵家便是洋州最大的造纸商。

  北宋初期,中国的主流纸张还是藤纸,不但造价昂贵,且产量受原材料限制而很难提升。

  如今的主流已变成皮纸,既以各种树皮为原材料。

  与此同时,竹纸也在兴起。

  但竹纸工序太复杂,还在继续探索改进当中,得等到南宋中期才能大发展。

  皇帝赐给朱国祥土地,他回村之后发现,根本不必圈占这里。完全可以去圈占洋州那边的竹林,大片大片全是竹林,还有苏轼、文同这对亲家做招牌,产出的竹纸肯定有市场。(苏轼、文同都在洋州竹林留下诗作,文同更是批量留下诗画。)

  可惜,造纸计划被旱灾打乱了,朱国祥现在拿不出什么钱粮。

  看了一阵书,朱国祥出门巡视村落,主要前往下游新开荒的地段。

  新开荒地与客栈码头的距离,已经跟前往上白村差不多,沿着汉江把大明村拉得老长。再往前就不适合耕种了,江边的山岭极为陡峭,得坐船绕过一些险峻地方。

  “元璋公!”

  赵逢吉快步上前:“晚辈赵逢吉,拜见元璋公。”

  朱国祥作揖回礼,眼睛扫向杨志,见其被五花大绑,故意问道:“你怎来了?”

  杨志忙说:“俺受席知军差遣,来给元璋公送寿礼。”

  这一问一答,把赵逢吉听得尴尬无比,恨不得找条地缝给钻进去。

  赵逢吉连忙说:“快给这些壮士松绑!”

  “哼!”

  杨志冷哼一声,扭头跟赵逢吉赌气。

  赵逢吉拱手说:“多有得罪。”

  “无妨。”朱国祥知道杨志肯定又是戴罪之身。166小说

  赵逢吉立即转移话题,道明自己是转运副使之子,并且还带着转运使的书信前来。

  朱国祥拆开书信,看完之后并不表态。

  太子赵桓势单力孤,虽然有正直文臣,反复给他灌输大道理。但这些文臣不敢走得太近,生怕一旦过火,就不能再教育太子。

  赵桓身边,也就几个东宫官员,以太子家令杨冯、太子舍人耿南仲为首。

  由于杨戬举报太子谋反,后来宋徽宗就把杨冯给砍了。

  至于耿南仲,靖康年间属于割地求和派。

  耿南仲多次宴请朱国祥,希望能为太子招揽人才。朱国祥不愿掺和,一直拒绝邀请,已经跟耿南仲闹得有点不愉快。

  “元璋公,请万勿推辞!”赵逢吉鞠躬长揖。

  朱国祥让人安顿杨志那帮子,对赵逢吉说:“随我去下游走走。”

  “是!”赵逢吉老实跟上。

  沿着江岸一路前行,朱国祥指着山脚的土地:“那边都是开荒一年的旱地,本来肥力就不够,今年又遇到旱情,种什么都撑不住,好大一片土地颗粒无收。”

  赵逢吉说:“天威难测,人力不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