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030【读书少受欺负】(2/3)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12-12 05:13:02
  

  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把全国官方学校,设为小学、县学、州学、太学四个等级。每所学校又有五个年级,百日一考,最快五百天就能毕业。但如果考试不合格,也有可能遭降级处罚,太学生都能直接扔回州学读书。

  蔡京上台之后,立即恢复三舍法,并在全国推广官方学校,最终目的跟王安石一样——废除科举!

  或者说,已经废除了。

  九年前,宋徽宗颁布诏书,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士子必须在官学读书,从太学毕业班里选官任用。

  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在无数反对声中,只能采取升学和科举双轨制。

  目前的情况是:三年一届科举,取进士七八百人。一年一届贡举,选太学生十余人,等同于进士出身。

  沈有容继续说:“几年前,官学生非但不交学费,还能在学校免费吃住呢。蔡相公(蔡京)丢了官,朝廷就给改了规矩,州学以下都要给钱才能吃住。”

  严大婆有些疑惑:“都说蔡相公是奸臣,他怎待学生那般好?”

  “俺也不晓得,”沈有容揣测道,“可能坏人有时也做好事,就跟那些豪强修桥铺路一个样。”

  严大婆说:“能一直读官学便好了,能省下许多学费。”

  沈有容道:“俺问过白三郎,他说州学不能去读,州学生不许考科举,只准继续升太学。太学只在汴梁有,俺们洋州的州学,两三年才能排到个升贡名额。便进了太学读书,也只托关系方可做官,除非才学过人压都压不住。”

  “那万万不能让祺哥儿读太学,俺们又没钱送礼,到汴梁去就困住了。”严大婆连忙说。

  沈有容笑道:“姑母莫要担心,太学精贵得很,农家子想进都进不去。”

  严大婆仔细擦拭铁钱,憧憬着孙儿快快长大,就能像儿子那样去科举。便考不上进士,只要中了举人,也能在城里寻个体面活计。

  到时候,便是累死病死,她也能瞑目了。

  外头,朱国祥把白祺送到门口:“祺哥儿,你自己进去,跟母亲一起耍,我有些事情需要翻书。”

  把孩子打发走,朱国祥拉着儿子回屋,点燃油灯问:“古代有字典没?”

  “朱院长要干嘛?”朱铭反问。

  “我自己重新取个表字。”朱国祥说。

  朱铭说:“只有韵书,勉强相当于字典吧。”

  朱国祥拖出床下的箱子,一阵翻找,还真找到了《礼部韵略》,可惜只有一卷残本。

  就这玩意儿,曾经可以带进考场。

  由于趁机夹带小抄者太多,宋真宗就给禁了,改让主考官准备几本韵书,方便考生随时借用查找——考生数量过多,经常借不过来,于是诗赋考试就悲剧了。

  别把古人想得多牛逼,即便是宋代的名臣大儒,考诗赋翻车的也不在少数,因为韵书复杂他们容易记错。

  平时写诗,是可以出韵的,连平仄都能不遵守。

  而诗赋考试,比八股文还死板。

  就拿赋来说,题目出自经史子,有可能那本书,你连名字都没听过。不但限制死了韵脚,还规定用韵的次序,还要起承转合、八韵贯通。

  除了苏轼那种天纵奇才的文学家,但凡是进士科出身的官员,全都对科场诗赋深恶痛绝。所以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党争打出狗脑子,却联手把诗赋从科举中取消。

  翻开韵书,随便看了几眼,朱国祥就给扔回去。

  他看不懂……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朱国祥打算重取表字,却又不知道取什么才合适。

  胡乱取字,那是要闹笑话的。

  看到老爸一脸郁闷,朱铭坐在旁边憋笑,最后实在憋不住,便到茅房尿尿去了。

  朱国祥独自思索:祥,有吉兆的意思,国祥就是国家吉祥。取字叫安邦,还是兴邦?似乎都不好听,还特么不如元璋呢……哎呀,好烦,那兔崽子,就是在欺负老子古文不好!

  ……

  乡下土财主,一般也吃两顿,但有零食可以填肚子。

  今晚的饮食非常丰盛,一来庆祝茶叶丰收,二来也是招待两位贵客。

  白家老太君坐主位,两位贵客居次,家里几位女眷也全都上桌。

  宋代女子的家庭地位,较之元明清要高得多。特别是在北宋,理学不但没有扭曲变形,甚至都还没有完全成型。后世把王安石的新学,也归之于理学范畴,可此时新学和理学属于死对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