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丑正,下丘村的车队出发,前往宣城。

  昨天两个衙役晚上到村子,手拿宋知府的信,告诉下丘村工匠们决定八月十六过来,一起去南京。

  送信的两个衙役无法与家人一同赏月,他们反而非常高兴,比同样不能团圆的守衙门的人强多了。

  到下丘村有好吃喝,还有东西拿,到这里从来不会空手而归。

  于是中午前,车队带人归来,拿着肉包子和水囊里装的汤及其他吃食,立即上船赶往南京。

  负责做饭的人换了一批,要去那边涨张见识,其他人继续呆在村子中忙其他的事情。

  “告诉其他船,喝酒,一路急赶,昨天又未休息好,喝口酒先缓缓。”

  里长掏出自己的酒囊,里面装着啤酒,另一手拿出来千张卷。

  千张卷里有葱丝、香菜、炸的豆豉蒜蓉肉酱和筷子那么粗的火腿条,这个喝酒舒服。

  其他人喊着话,工匠们不客气,在下丘村无须管吃多少钱的东西,努力干活即可。

  王树坐在父亲和兄长身边,他的心中依旧忐忑,怕到上元县后被人嘲笑。

  同时他暗自后悔,早知道会给调到那么好的地方,自己应该努力学习。

  曾经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学的东西不难,只要认真一下就行,背诵的使使劲便能背下来。

  故此平时就总做其他事情,想着还有几天的时候再拼,等到了时候又发现太累了,结果先生考的时候没考好。

  再一想,还来得及,用一段时间能够把前面落下的追上,然后……

  他摇摇头,想把过去不美好的记忆给甩掉,接着又遗憾不已,还未与同窗们显摆一番,自己要去上元县读书了。

  带着各种烦恼的王树,木然地吃着东西,再喝口啤酒,脸皱一下,苦!

  王艺千喝口啤酒,反而觉得回味很甜,一块心病算是去了,把老大带好,接自己的位置,老三不用再操心。

  王老蔫则在边吃边喝边用指头在腿上划拉,他在计算图书馆后面某一处建筑的架构,大概得用多少混凝土和砖。

  他之前也不懂,后来学的,又和下丘村的孩子们学算术,结合实际情况看自己算得对不对。

  他跟弟弟王树不一样,王树读书是家里要求,对未来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

  而他学习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两个孩子要养,为了拿更多的工钱不得不努力。

  从小就跟着干活的他知道多会一门手艺,就多一条活路,手艺越精,赚钱越多。

  ……

  船队进入长江,船工打起精神,调整船只,避让往来的舟船。

  里长吃完千张卷,拿起肉包子咬一口,等咽下后对旁边的憨憨嘟囔:“要是有一条路直通南京就好了,走水路绕一圈。”

  朱闻天继续慢悠悠吃千张卷、喝啤酒,微微扭头用那样的眼神看里长。

  陆路都是山,从村子凿一条穿山的路?那工程量可吓人了,跟修运河一样,修运河……

  朱闻天想着突然吃的动作停住,运河?

  他猛然回忆起来一条运河,南京胭脂河。

  村子旁边的河是黄池河,黄池河东边连丹阳湖,丹阳湖旁边是石臼湖。

  历史上朱元璋在二十二年后开始建造一条南京秦淮河连石臼湖的胭脂河,七点五公里长的人工运河。

  当时动用十数万人,修了十多年,终于修成。

  那条胭脂河不仅仅可以让下丘村以更快的速度到南京,还有宁国府及东边的江浙等地走水路通过石臼湖入南京。

  江浙地方想去南京得绕远,尤其运输粮食的队伍。

  胭脂河修完,一下子让南京更加繁荣,同时把南边的东西向北输送也更容易。

  资料记载,当地都是岩石,修的时候用钎子把岩石凿出個缝隙,把麻塞进去,再灌桐油,接着点火烧,烧完泼冷水。

  这个技术是中华历史上的传统技能,不管要修的路有多少大石头阻挡,一律清理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守村人,大明守村人最新章节,大明守村人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