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太阳升起,天气很热,即便北平所在,小暑的晚上气温也在零上二十多度,

  一百三十个前朝的官员吃顿早餐被送回村子,由他们跟村民和家人说。

  参政安庆眼圈明显发黑,朱标赐了他一枚煮鸡蛋,小丫头帮忙滚的眼睛,黑眼圈才消下去。

  他骑马赶路过来,昨天晚上喝完酒,躺下睡不着,分析太子说话的意思,以及北平行省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大家比较安静,一会儿得去看看稻田。

  那边的河是本地的主流,又是连接下面河道的运河。

  北平的路比大同的好走,更不是草很高的草原能比的,故此大家乘车,照顾安庆。

  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上,关键人物都坐着,憨憨负责驾车,孩子们骑马跟在车边。

  徐达等将领同样骑马,他们不愿意坐车。

  安庆的屁股下面多个光滑的木头板子,硬是硬了些,却能保证他凉快,他的大腿内侧就磨破皮了,现在里面啥都没穿。

  “太子殿下、秦王殿下,北平所在,倒是有不少资源,包括各种矿石,其中最好的乃煤矿与铁矿。

  按照应天府那里的方法,这边建了高炉冶铁、平炉炼钢。

  臣其实想要建大棚,却不会烧琉璃,写信给陛下,陛下叫臣等待。”

  安庆介绍资源,他最关心的就是铁、煤,大棚他确实想要,北平还是有富贵人家的,要感谢徐达,徐达没大开杀戒。

  “安参政可知北平供百姓用的陶瓷窑、砖瓦窑数量够否?”

  朱标听着点下头,顺嘴问关于民生的事情,百姓要有器皿,尤其是水缸、碗、盆、盘子。

  “这个……有,臣看到过,在河边,还有的……”安庆一时间想不起来了,不是没有,而是多。

  有的没人烧了,受战争影响,有的又开始出货,有的则偷偷烧,每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胆小的又想赚钱的就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朱标:“……”

  他突然闹心,不习惯,总觉得哪里不对。

  旁边的朱樉同样的感受,遂问:“里长,本地的窑多不?”

  “回秦王殿下,北平产陶土,同时亦可配釉,之前朝代的龙泉务窑、磁家务窑、小水峪窑皆在此处,通常烧白瓷,偶尔也烧黑釉、青釉、酱釉和三彩,三彩主要用来陪葬。

  能烧瓷,而且是出了名的窑,周围保证能烧陶和砖、瓦,本地的耐火黏土、石灰岩、白云岩都不缺。

  这里有黏土的地方能找到花岗岩,花岗岩拿来打造石磨比较好,咱们人手多,工具先进。

  另外石磙子和碾子百姓也能用上,比如放在村口几个,下丘村以前就是。

  而且铜矿有,关键含铅的银矿和品位比较好的金矿同样有,比如咱们去的地方,西边即是。

  加上一些谷地河流,砂金品位低,不适合大规模开采,民间自己去淘还是可以的。

  北平所在周围有不少明窑,比如定窑,河北的,邢窑、磁州窑,也是河北的。

  像金子一样的黄铁矿在……”

  里长开始就朱樉提的问题进行回答,先说陶瓷的问题,再说其他的矿。

  朱标和朱樉终于舒服了,对,就是这个感觉。

  安庆:“……”

  他跟着听,长知识,原来自己管的北平行省如此好啊?有金子和银子?想烧什么烧什么?

  他跟其他的大臣一样,知晓下丘村藏了一个高人,专门为宫里出谋划策,最厉害的在于提前知道各种大灾害。

  而里长被推到前面顶着,属于一个传话的存在,许多时候会自动忽略里长。

  今天他猛然反应过来,不对,朱宜长这个里长能把高人教的背下来,记性好啊!

  里长总这般学,寻常人上哪比去?反正自己就没有人教,如果当初自己……

  想着,他又有一丝不服气,好歹咱也是堂堂尚书,现在的参政。

  于是他跟着问:“朱里长可知晓顺义所在的水田?”

  “是怎么种稻子?”里长没明白,你问我种地?

  “安参政,咱知道。”朱樉出声,水稻而已,你问里长作甚?

  “秦王殿下自是懂得,咱其实想问朱里长那水田的产量能否提高?”安庆哄朱樉一句,又问里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守村人,大明守村人最新章节,大明守村人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