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皇后在庆宁宫,一直留到未时三刻,方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大风小说

  离开前,向皇后带走了赵煦昨日所抄的《延寿经》。

  回了坤宁殿,向皇后就拿着带回来的佛经翻看起来。

  依旧能在末尾,看到那一句:臣延安郡王拥,为父皇帝服药日久,恭写《延寿经》,祈祷康复。且愿太母万寿,母后千秋、母妃长乐!

  向皇后看着这一行端正的字迹,想着这两日与六哥的接触,就忍不住的洋溢起笑容来。

  “圣人……”

  严守懃的声音,在帷幕外传来。

  向皇后抬起头,就看着严守懃满面春风的走到她面前,俯首拜道:“臣,贺喜圣人!”

  向皇后问道:“喜从何来?”

  “臣方从太平坊归!”严守懃一句话,就让向皇后喜上眉梢。

  即使向皇后入宫后,就一直深居深宫,很少出宫。

  但她还是知道,太平坊就是汴京城里,外戚最多的地方。

  朱德妃的外戚,不出意料的话,应该也都住在太平坊。

  果不其然,严守懃欢喜的奏道:“好叫圣人知晓,臣已从朱、任、崔三家,都得了实信……”

  向皇后心脏顿时扑通扑通跳起来,手心忍不住溢出了一点汗渍,紧张的问道:“那三家人怎回的?”

  严守懃弯着腰,恭恭敬敬的拜道:“奏知圣人:朱、任、崔三家皆言:圣人母仪天下,以轩龙之贵,服褕翟之华,为天子内助,贤名远播,惠及六宫,若皇子能得圣人保佑拥护,实在是最好不过!”

  向皇后当然知道,那三家说的话,肯定没有严守懃嘴巴说的这么好听。

  但,他们答应了!

  这才是关键!

  “做得好!”向皇后毫不吝啬的赞道。

  她看向严守懃,问道:“严殿头,入宫也有十来年了吧?”

  严守懃低着头答道:“臣是熙宁二年同天节,蒙了大家隆恩,才补了黄门的!”

  在大宋,想要入宫当内臣,可不是随便切了下面就可以入宫的。

  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还需要通过考核。

  此外,每年有且仅有一次内臣入宫的机会——天子圣节。

  向皇后当然知道这些,她在心里算了一下,便道:“这么说,严殿头入宫当有十七年了!”

  “也确实是到了出外当差的时候了!”

  严守懃闻言,立刻跪下来:“臣全凭圣人恩典!”

  向皇后摩挲了一下手中佛经,便与严守懃道:“汝出外差遣除授,乃是由吏部右选注阙,本宫不便干预其中,此乃祖宗制度也……”

  “如此……”向皇后看着严守懃:“本宫便奏请官家,加汝‘带御器械’衔如何?”

  “臣谢圣人隆恩!”严守懃欣喜若狂。

  带御器械这个加衔对内臣而言,如同文臣的馆阁贴职。

  有和没有,天壤之别!

  尤其是在出外的时候,有一个带御器械的加衔,很多差遣就可以用‘提举’,而非‘管勾’、‘勾当’。

  更紧要的是,类似带御器械这样的加衔,入内内侍省是必须将其原因写在告身之中的。

  这就意味着,严守懃的告身,被送到吏部右选的时候,有司一看告身就知道,他严守懃乃是皇后钦点的带御器械。

  此皇后近臣!

  右选的郎中,那里敢怠慢?

  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着都会安排一个优厚的肥差与他。

  活动活动,说不定可以留京。

  汴京诸场务、东西染院、绫锦院、水磨务等有司,素来有内臣提举的传统。

  看着严守懃千恩万谢而去,向皇后慢慢闭上眼睛。

  直到此时,帷幕之后,那个一直侍立的妇人,才来到向皇后身后,为她轻轻按摩太阳穴。

  正是向皇后从向家带入宫中,从小照顾她长大的坤宁宫尚书张氏。

  “圣人……”张氏轻声说道:“奴方在坤宁宫外,遇安仁保佑夫人,夫人言四大王托其带话给您……”

  “说是,四大王言:近来宫中或有流言蜚语,请皇后莫要忧心!此等流言,绝不可信!”

  向皇后听着,自然听懂了四大王到底在说什么?她慢慢的点了点头,赞道:“四大王,果真贤王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我在现代留过学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