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八年五月壬子(20)。

  赵煦一早醒来,冯景带着宫女,服侍着他洗漱完,又送来早膳。

  赵煦静静地一个人吃完,放下筷子,然后在冯景的服侍下,到了福宁殿后的御花园里散步。

  “昨日,沈括怎么说?”赵煦问着。

  “回禀大家,沈提举言:陛下圣明!”冯景答道。

  赵煦笑了起来,又问道:“那他知道怎么做了吧?”

  冯景不懂这些哑谜,但他老老实实的回答:“沈提举连夜向内库、开封府府库,调了大量胆矾石……”

  他大着胆子,好奇的问道:“大家,沈提举这是要?”

  赵煦微笑起来:“这是格物致知啊!圣人之学也!”

  谁规定了,只许士大夫们依照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孔子、孟子、荀子的经义?

  正所谓和尚摸得,贫道自也摸得。

  赵煦只是不想浪费精力去辩经,但他可以扶持人来帮他辩经。

  “将此话也告知沈括!”赵煦吩咐着:“圣人真意,博大精深!”

  嗯……

  可千万别把这个事情和道家的炼丹方术给扯到一起!

  很麻烦的!

  还是打上孔子他老人家的标签,使之成为圣人之学比较好。

  打发走冯景,赵煦坐到花园的凉亭里。

  上上辈子的记忆,在他心中回闪着。

  胆水浸铜法!

  是他上上辈子亲政后,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广的一项技术!

  靠着此法,最高年产铜数十万斤!

  说起来,胆水浸铜法,在元祐三年左右就已经有人献给朝廷了。

  当时主政的户部侍郎苏辙果断的将之斥责为邪法。

  还把这个事情得意洋洋的写成文章,到处散播。

  也是多亏了苏辙,本着恨屋及乌的原则,赵煦亲政后听说了这个事情。

  于是命人去寻胆水浸铜之术。

  于是,有布衣张潜献书《浸铜要略》,试之,果然可以炼铜。

  朝野大喜,全国推广。

  只是,在当时人们不知原理,也不明白胆水怎么把铁变成了铜,以为是方术。

  赵煦在现代的时候,终于知道了。

  这是化学反应胆石溶解于水,就是亚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后,置换出铜。

  和什么方术,根本不搭界。

  想着这些,赵煦就扭头看向了邢妃阁的方向。

  赵佶那个混蛋!

  他这个哥哥辛辛苦苦,练的军队,积攒的财富,都被他毁了!

  而胆水浸铜法的成功,也叫赵佶迷上了炼丹。

  自称什么道君皇帝!

  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德行!

  ……

  沈括正在指挥着工匠,将胆矾石粉碎,然后放入一个个大水缸里浸泡。

  “提举……宫里有旨意……”童贯来到他面前,低声说着。【1】

  【6】

  【6】

  【小】

  【说】

  “臣括听旨!”沈括连忙面朝皇城方向,拱手长拜。

  “大家口谕:格物致知,圣人之学,博大精深……”

  沈括听完,再拜道:“天子圣训,臣括铭记在心!”

  然后他就站起身来,他的眼中放出精芒来。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作为士大夫,他的心脏在砰砰砰的跳!

  他看向那个浸泡着胆矾的水缸,正在慢慢的变绿的水缸。

  他感觉,水缸里似乎有着圣人的低语。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

  此乃礼记之中的圣人原话!

  沈括慢慢的握紧了拳头,他感觉,有一扇全新的门户,似乎正在被人推开。

  一条光明大道,正在向他招手。

  “少主推崇格物致知之道?”他想着。

  这很关键!

  自董仲舒以来,历代儒学要想登堂入室,获得天下认可,甚至成为天下显学,就必须得到皇权的支持和背书!

  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安石的三经新义!

  若无大行皇帝支持,三经新义哪来现在的地位?

  别说成为国家取士的经典了,恐怕在王安石隐退后,就会和张载的关学一般渐渐沉沦。

  而大行皇帝推崇三经新义,以其取士。

  天下士大夫只要想追求功名,就必须去读三经新义。

  久而久之,天下士人皆王安石门生!

  百年之后,说不定王安石就会变成王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我在现代留过学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