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瀚,费如兰小说 292【女实习生】(1/2)

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6-24 01:16:08
  有赵瀚的推荐信,又有吴炳带路,王微和林雪很快找到工作。

  王微去了吉水县的女校做老师,林雪则与多家书坊合作,平时给书籍画一些插图。

  林雪为了试探江西画价,拿出自己画的一副观音相,书画店直接给出五两银子。并且,书画店老板还说,这种质量的画作,画多少他就收多少。

  五两银子,抵得上庞春来、李邦华等人十天工资了。

  就算啥都不干,只靠作画卖画,林雪也能活得滋润,但她来江西是想嫁人的。

  不是做妾,只做正妻。

  至于林雪的画技有多高超,董其昌曾经品评过。明末女画家当中,南宗杨慧林,北宗林雪,是谓“南杨北林”。

  还有一位大文豪李渔,不说他代表作是什么,反正懂的朋友都懂。

  李渔在创作《意中缘》时,感慨两位女画家的遭遇,在戏曲中把杨慧林嫁给董其昌,把林雪嫁给了陈继儒。

  这天,柳如是坐着舆轿回来,还有个书店伙计帮忙送书。

  回到两人合租的院子,林雪惊道:“买这许多书,你真要做女官啊?”

  柳如是笑道:“我打听过了,各地衙门,每季度招一次观政员。观政期间,没有俸禄,食宿自理。只要不犯错误,三个月就能转为预备吏员。”

  “看来你是下定决心了。”林雪笑道。

  两人各自雇了女佣,还有婆子烧饭洗衣,小日子过得特别滋润。

  柳如是让店伙计把书送进房里,给了一把铜钱做小费。

  她卷着一本书出来,说道:“林姐姐,你看这是甚物什?”

  林雪凑过来一看:“番银。”

  “是天下大同银元,一枚银元就是一两银子,可比碎银和银锭方便多了,”柳如是把银元抛过去,“给你一枚,当是房租。”

  今日天晴,林雪抱着书画到院子里晾晒。

  柳如是则在廊下看书,她看的这本是公文写作。格式早就懂得,只不过江西这边另有规矩,公文不得有生僻词汇,尽量不要引用典故,而且必须使用俗文写作。

  俗文,就是偏口语化的文章,可以理解为古代的白话文。

  事实上,明代许多学术文章,包括大儒的著作,都经常使用俗文来阐述。其口语化程度,介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只比《水浒传》稍微正式一些。

  柳如是理解规矩之后,便不再看这本书,而是拿起了《增损大明律》。

  《增损大明律》属于删改版,整本书大概改动了三分之一。

  如此度过数日,突然想起还未落籍,于是她们相约去办理户口。只能办临时户籍,需要定居半年以上,才能改为永久户籍。

  来到户科。

  中间隔墙已经拆了,仿佛窗明几净的大写字间。

  县衙户房的科长很年轻,正在伏案疾书。或许是工作太久,放下毛笔揉搓手腕,猛然看到林雪与柳如是,目不转睛直接看呆了。

  “两位女公子要办什么?”一个小吏问道。

  “落户。”林雪回答。

  小吏拿出一张户帖,说道:“坐吧。外地人?”

  林雪说:“是。”

  小吏问道:“姓名。”

  “林雪,字天素。”

  “籍贯。”

  “福建,建宁。”

  “……”

  “户帖工本费十五文,不收崇祯折十钱。治安费每月二十文,可按月交,也可预交一整年。”

  “治安费是何物?”

  “吉安府人太多,县衙刑科要设分理衙门,每三坊建一派出所,负责巡逻、缉盗、救火、打更。”

  两女都交了半年的治安费,觉得这什么派出所很有意思,有点像南京的五城兵马司。

  由于安定繁荣,吉安府人口迅速膨胀,其中很多都是外来户口,城内城外加起来已经超过25万人。

  就连城市周边一些耕地,都被拆迁了建房子。

  县里的官吏哪管得过来?

  赵瀚下令整合原有机构,全程设立五个派出所,每个派出所管辖五万多人,职责集民警、刑警、巡警、火警于一身。

  大城市必须这搞,南京、北京就有五城兵马司。

  不过嘛,大明南北两京的五城兵马司,在明中期基本就丧失功能。一大堆部门能够指挥他们办事,到最后正事已经没人办,几乎沦为勋贵、太监和文官的仆役。

  你可以理解为,南京和北京的警察,一天到晚都找不到人,全在给做官的免费当差。

  朱元璋对五城兵马司极为重视,他要知道被搞成这样,估计能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等两女办完户籍离开,年轻科长立即过来。

  “科长!”小吏连忙问候。

  年轻科长问:“两个女子合租一院?”

  “对。”小吏说道。

  这位科长随当官的父亲久居外地,两年前回到江西,升任庐陵县刑科科长已经非常快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赵瀚,费如兰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最新章节,赵瀚,费如兰小说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