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颂亮出自己的腰牌,皇城守卫立即放行,并且带他进去喝茶等候。

  女官迅速前往通报,仅半个小时,陈希颂就获准面见皇帝。

  拥有这种待遇的官员,目前加起来不到十个人。而在这些人当中,陈希颂又是唯一的五品官,他可以随时跑到紫禁城面圣。

  “陛下,陈郎中来了。”

  “让他进来。”

  陈希颂快步进入偏殿,面带喜色道:“臣拜见陛下!“

  “坐吧。”赵瀚笑着说。

  “谢陛下。“

  陈希颂早就轻车熟路了,一屁股坐在板凳上,就像跑来跟老朋友喝茶。

  赵瀚好奇道:“又有什么收货?“

  陈希颂迫不及待说:“陛下,是猪…啊,不对,是劝农司培育出好猪。“

  当初的劝农所,已经升级为劝农司,下辖畜牧、果蔬、粮谷三个所。专门负责培育良种,并指导地方官推广优质作物和家畜。

  赵瀚问道:“怎么个好法?“

  陈希颂说:“这种新猪,体型大,成熟早,长得快,性温顺,易催肥。”【1】

  【6】

  【6】

  【小】

  【说】

  “那就真是好猪,你们怎么培育的?”赵瀚兴致勃勃问。

  每次只要陈希颂进宫,赵瀚都显得特别高兴。女官和近侍宫女们,因此也喜欢见到陈希颂,皇帝今天肯定好说话得很。

  陈希颂介绍说:“来到南京之后,当时还是劝农所,就已经在培育猪种了。江淮猪耳大,河北猪皮厚,山东猪脚短,辽东猪头白,河南猪味淡(不腥臊),江南诸耳小,广东猪肥白……各地猪种,特性不一。于是,臣等分别进行杂交,择其优良后代再行培育。”

  陈希颂的语速越说越快,滔滔不绝道:“培育出的最好猪种,是将太湖的大花脸’,与金坛‘米猪’进行杂交。‘大花脸体大、骨粗、皮厚、肥瘦适中,缺点是长得慢,民间又叫‘沙猪’或‘厚皮猪’…大花脸与米猪的后代,保持了大花脸体大的优点,变得更肥了,产子也更多了。经过三四代的杂交繁殖,特性趋于稳定,臣等称之为‘米沙猪’。“

  突然,陈希颂激动得站起来,来回踱步说:“米沙猪已经极好,可还有更好的!将米沙猪与广东的花白猪杂交,第一胎就见效果。这种新猪,长得很快,体型还大,母猪养半年就能配种。头胎至少产十只猪仔,从第二胎开始越产越多。产仔最多一只母猪,一胎就产十八只猪仔!而且特性也很稳定,较之大花脸,猪皮变得更薄,肥肉也长得多!”

  肥肉多,在古代不是缺点,属于非常讨喜优点。

  陈希颂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由女官转呈给赵瀚:“请陛下为新猪赐名!”

  赵瀚结果这张纸阅读,却见猪名一栏空着,其余写的是猪的特性:体大,皮薄,肉肥,足短,小耳,

  黑白色,纯白色,纯黑色。成熟快,产仔多,易催肥,实为猪中上品。

  赵瀚笑着评价:“物阜民丰,国泰民安,就叫‘国泰猪吧。可先在金陵府推广,让南京城周边的养猪大户,每家买几只猪仔回去试试。养猪大户尝了甜头,明年必定主动养殖。普通农户见了,定然也眼红,这国泰猪就能推广开了。“

  “陛下圣明!”陈希颂立即奉承。

  赵瀚想了想:“这些年,你着实辛苦。大同社稷若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你在其中也有大功劳。朕不能薄待尔等,就封你为劝农伯。劝农司的有功之人,你列一份名单出来,都会酌情封赏的。”

  之前也在赏,但这次特别大方,竟然直接封了一个伯爵。

  “谢陛下恩赏!"

  陈希颂大喜,养猪种地居然搞出个伯爵之位。

  赵瀚之所以这么大方,还是猪太重要了,二师兄早就成为中国百姓的主要肉食来源。

  阉猪,并非始于宋朝,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只不过是在宋明时期大规模推广。

  《易经》有云:“豕之牙吉”。

  用人话讲,就是阉了的猪,性子会变得温顺,虽有犀利的牙也不足为害。

  《礼记》有云:豕日刚鼠,豚日盾肥。

  没有闹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了的猪,膘肥臀圆,叫豚。

  而“家”之一字,就是没有阉割的猪(豕),上面再盖一个屋顶。有屋顶,还有猪,就算是家了。

  小农之家,盖一猪圈,养两到三只猪。残羹剩饭倒进去,再打一些猪草,也不用费心照料,半年一年之后就能卖了。猪拉屎也多,可做农家肥,种粮食也有足够的肥料。

  如此种种,小农受益无穷,难怪古时称猪为“黑金”(中国多为黑毛猪)。

  中国的养猪技术,以及猪种培育技术,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

  欧洲的罗马猪,是唐代引进华南猪杂交而成。

  英国的约克夏猪,此时还没出现。它是18世纪初,英国引进广东猪,跟泰国猪、英国猪杂交而成。后世分布最广的大白猪,几乎占领全世界猪肉市场,那玩意儿是英国约克夏猪再次杂交的,属于中国广东猪的混血后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赵瀚,费如兰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最新章节,赵瀚,费如兰小说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