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瀚,费如兰小说 720【南京记事】(1/2)

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6-24 01:16:09
  弥尔顿首先探访的,是南京“西安门大街小学”。

  南京最繁荣的地方,分别是南市和北市。

  富商巨贾,大都住在南边,地址位于皇城西南方,隶属于江宁县。

  达官贵人,大都住在北边,地址位于皇城的西边和西北边,隶属于上元县。

  西安门大街小学,就在达官贵人聚居区附近。不管皇帝怎么想,这所学校的老师,肯定都是最优秀的。

  就算刚开始不优秀,几年时间过去,满朝文武也会让他们优秀!

  弥尔顿和马维尔一路步行过来,除了西安门大街之外,其余街道都比较狭窄,甚至可以称为胡同。两侧全是深宅大院,从围墙外面看不咋地,进去才会发现别有洞天。

  此时正是下午时分,校长严邦奇亲自接待他们。

  “这座学校,一共有多少师生?“弥尔顿问。

  严邦奇回答说:“老师有32人(包括校长等行政人员),学生有600多人。"

  说话间,众人已经到了操场附近,有两个班正在上体育课。

  弥尔顿看见操场上有女生,顿时惊道:“男女同校?“

  “不错。”严邦奇微笑道。

  富贵人家,喜欢把女儿送去女校。但西安门大街小学不同,这里的学生非富即贵,这里的老师皆为名士,女童也不到情窦初开年龄,富贵人家千金完全可以就读。

  因此,男女生比例,几乎达到五五开的程度。

  弥尔顿又问:“他们怎么穿着一样的衣服?“

  严邦奇介绍说:“此为儒衫,士子之服也。陛下有令,中小学生不得穿丝衣,因此这些学生都穿棉布儒衫。”

  弥尔顿又仔细看,问道:“他们腰间缀着的是什么?“

  “玉佩,君子如玉。”严邦奇解释道。

  鸿胪寺通事翻译说:“那些都是玉做的装饰品,在中国古代,品德高尚的哲人,才有资格佩戴玉石。

  这是在勉励学生,要养成优秀的品德。”

  “原来是这样。”弥尔顿点头。

  事实上,学生必须腰悬玉佩,是金陵大学最先要求的。

  金陵大学的玉佩,全部属于药玉,也就是彩色玻璃。图案也是校徽,腰悬玉佩,等于佩戴校徽。

  西安门大街小学很快进行模仿,但是佩戴得更高级。这里并非玻璃,都是真玉,而且价值不菲,廉价岫玉你都不好意思戴出来。穿衣不能攀比,那就改成攀比玉佩!

  “他们在练习作战本领吗?”马维尔指着上体育课的学生说。

  严邦奇笑着回答:“学生在练习剑棍,那俞武襄公传下的《剑经》。可以锻炼体魄,也可以用于作战。作战之时,可以用棍,也可以改为用剑。每个月底,学生们还会去城东马场,在那里练习半天的骑术。若遇大雨,月底则改练室内射箭。“

  鸿胪寺通事翻译说:“一百多年前,中国有位常胜将军俞大猷。他留下了一套击剑术,可以用木棍练习,随时能够换成真剑使用。这是学生的体育课,每个月底,还会练习骑术和射箭。”

  剑法、骑术、射箭?

  马维尔顿时就明白了,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在欧洲,只有贵族才能学习这些,一来属于家族不传之秘,二来平民也没财力学习。

  严邦奇捋着胡子微笑:“陛下有言,古之君子有六艺。而今士子,不能只是埋头苦读,还当锻炼武艺强身健体。全国各省的学校,皆安排了体育课程。不过嘛,只有我中兵马司小学,才请来高人传授剑法、骑术和射箭。从本校走出去学生,无论男女,皆文武双全!“m.

  鸿胪寺通事在翻译的时候,直接自行省略一半,不说这些是此校独有的。

  弥尔顿的教育观点,也认为学校该有体育内容。他赞叹说:“中国的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所有的学校都应有体育课。“

  绕过操场,来到教室区。

  这里的教学质量,还体现在班级人数上。全部都是小教室,每个班的学生,不得超过2人,以免老师顾不过来。

  严邦奇指着窗户说:“除了皇宫之外,这里的窗玻璃最透亮,跟阁部衙门、金陵大学一样。“

  阳光照在窗玻璃上,透射到教室当中,孩子们就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弥尔顿看得一阵恍惚,如此昂贵的玻璃,欧洲只有大贵族才用得起,就连小贵族都没那个财力。

  其实中国也差不多,制造玻璃的技术还不成熟。

  一是比较脆。玻璃若做得太大,很容易就破碎了,窗玻璃只能做成许多小方格。

  二是杂质多。普通民居和学校的窗玻璃,或多或少带着淡绿色,玻璃透光性不是很好。像眼前这种玻璃,属于最顶级产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每年的产量也不多。

  教室里,正在上数学课,教的是个位数乘法。

  弥尔顿看着黑板上的算式,顿时有些迷糊。因为等号在欧洲虽已发明出来,但并没有普及。此时此刻,就连笛卡尔都还在用“=”代表“±”之意,而等号则在用双引号来表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赵瀚,费如兰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最新章节,赵瀚,费如兰小说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