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祥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这是一个老型号的歼8根本不敢想的速度,他过去只有在飞失速性能的时候才尝试过。

  然而对于现在这架飞机来说,既然试飞站能让他在第一次试飞中就尝试,说明这个速度仍然相对保守。

  “收到。”

  很快,在场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远处看热闹的两个苏霍伊工程师,就目睹了04号验证机以一个极低的速度进行了一次带迎角的低空通场。

  在发动机的咆哮声再次逐渐远去之后,方才被掩盖住的人声瞬间重新沸腾了起来。

  “刚刚那个速度,我怎么感觉……连350都未必能到啊?”

  “350?”

  或许是因为刚刚的发动机声音太过震耳欲聋,还没恢复过来的众人说话声音都下意识地提高了不少:

  “怎么可能有350,这绝对连300都到不了,而且还飞得四平八稳,一点挣扎的感觉都没有!”

  “不只是速度,你们刚刚注意到飞机的姿态了么,通场的过程中至少保持了15°左右的可控迎角。”

  大家都是601的工程师,对于过去的歼8在低速下的操纵性是个什么德行多少都是有数的。

  300km/h,理论上倒是也能飞,但那个状态下的飞机会肉眼可见的摇摇欲坠,危险性极高。

  哪可能有刚刚那种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个性能……有点离谱了啊。”

  “先不要急,这次毕竟不是真的首飞,应该还会有其它试飞项目,等试飞结束以后,看看综合性能能提高多少!”

  对于固定翼飞机来说,想要飞得很快固然是一大难题,但真要是想飞得慢下来,难度也并不会小上多少。

  而要想在很快或者很慢这样的极端速度下维持对飞机的有效操纵,甚至保证一定的机动性来应付空战,那就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

  尤其对于一架第二代战斗机来说,就更是一件需要取舍的事情。

  君不见为了让飞机同时具备高速和低速性能,美苏等国家都在一个特定时期选择了极其复杂的可变后掠翼结构,以巨大的死重和可靠性为代价换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二者兼顾。

  一直到了以F15和苏27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斗机这里,才算是找到了个比较可以令人接受的平衡点。

  歼8-3作为一个二代改,尽管底子决定了没办法完全做到三代机的水平,但从今天的表现来看,综合飞行性能说是个2.75代飞机绝对不成问题。

  站在窗前的杨奉畑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重重地晃了晃后者的身体。

  一切尽在不言中。

  相比于单纯因为这架飞机的性能而惊喜的杨奉畑,重生回来的常浩南面对这歼8低空通场的一幕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触了。

  歼8的低空低速性能,在原来时间线上对于任何一个华夏的航空人、乃至任何一个华夏的军迷来说都是一个过不去的心结。

  2001年的那一撞,留下了太多永远无法弥补回来的遗憾。

  “这下,我们的飞机应该不会再有那样的缺陷了……”常浩南看着窗外的地平线,眼角微微有些湿润。

  此时,站在另一边的姚梦娜刚好转过头。

  ……

  正如常浩南昨天在京航跟杜义山和刘振响二人所说的那样,有了他的帮助,试飞流程的进度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