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陆老秀才见这后生相貌才学人品俱佳,后来还把掌上明珠许配给了他,这便是陆氏。

  蒋文渊中秀才后去了县学读书。

  蒋家又把子侄辈的老大蒋禹江、老三蒋禹湖送了过去,都是自家人,怎么着也能多照顾几分。

  次日,蒋文康果然领着一溜儿子侄去了陆外公所在的秀水湾,包括看见书就头疼、心不甘情不愿的小二蒋禹河。

  秀水湾与西津渡离的不远。沿青江往上约摸四五里,转湾的地方就是。

  因为河边长满了不知多少年的粗壮大柳树,其中最大一棵,需得五六个成年人才抱的过来,一年四秀风光秀美,故名曰“秀水湾”。

  陆外公的私塾就座落在秀水湾西边的小缓坡上,是一座两进的青砖大院子。

  学堂目前共有五十多名学子,都是周边各个村落的。共分为甲已丙三个班。

  丙班是没有任何基础的蒙童,乙班是有一定基础的。

  甲班人数最少,都是读了几年书准备来年下场考童生试的。如今蒋禹江在甲班,蒋禹湖在乙班。

  陆老秀才听说蒋老头只不过是卖药材挣了些银子,便想把包括自己的亲外孙在内的其余五个孩子都送进学堂,心中十分佩服。

  他的这位亲家虽大字不识一个,却是个难得明事理,有远见的人。

  一个家庭有这样的人当家掌舵,不愁子孙不贤,家族不兴。

  也正因为如此,当年他仔细打听过蒋家的事情后,才放心的把女儿嫁到他家。如今看来,他的选择是没错的。

  陆老秀才在考校了孩子们一番后,小四蒋禹海、小五蒋禹铭和小七蒋禹川分到乙班;小二蒋禹河、小六蒋禹山则是丙班。

  别看蒋禹川才只有五岁多点,却是蒋家这一辈的男孩子中最聪明的。

  这孩子大概是随了他爹,于读书上颇有天赋。

  小小的年纪,便能将三百千背得滚瓜烂熟,已经开始读经史了,妥妥的一枚小学霸。

  除了他本身的天赋外,也同陆氏平日里的教导分不开。

  至于蒋禹河和蒋禹山就差了些,别说背,《三字经》前十句都还读的嗑嗑吧吧的。

  当然这也没什么,左右蒋家人送他们来读书,也不指望每个孙子都能考秀才当举人中进士。

  只盼着他们能多识几个字,将来走出去,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蒋家采到灵芝发了大财,并将七个孙子全送进学堂的事情传开后,引得周围一片哗然。

  村民们赞赏的有,羡慕的有,说酸话的也有。

  不过更多的人,偷偷将目光放在了蒋家新出生的小女儿身上。

  这小丫头刚出生,旱了许久的老天就下起了大雨。

  之后,雨水就变得正常了,春耕得以进行。这才几天,老蒋家不过上山捡个菌子,就采到了灵芝。

  据见过这灵芝的三秋爹说,那灵芝有海碗那么大,红得发紫,最少值几十两银子。

  天爷爷啊,几十两银子,这得是多少钱哪。

  他们就是不吃不喝一辈子,怕也攒不下这么多钱。

  看看,蒋家一口气儿把这么多孙子都送进学堂就知道了。

  听说一个娃每个月光束脩就得五百文,再加上书本笔墨纸张嚼用,一个娃每月至少800文的支出,这一年至少得8两银子。

  这么算下来,老蒋家七个娃,一年光是学费就得56两。

  这对于一年家用也不过三四两银子的普通农户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照这么下去,这卖灵芝的银子只一年就得搭进去,搞不好还不够。

  老蒋家这是疯了吗,往后日子不过了?

  不论外界怎么猜测议论,蒋家的日子依旧按部就班,该怎么过怎么过。

  很快,蒋禹清的满月宴就要到了。

  女儿满月的前一天,蒋文渊特地告了假回家。

  蒋家人早前便放过话,乖宝的满月酒不收礼。

  但凡蒋氏族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可来吃席。

  除此外,蒋家还请了村里几户交好的外姓人家,比如里正家,赵六指家和齐豆腐家。

  早在几天前,蒋家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掌勺的大师傅,跑堂的后生,帮忙洗菜切菜做杂事的妇人婆子,都已经定好。

  该采买的东西也都已经采买的差不多了。

  除此外,酒宴需要的桌子板凳和碗筷这些也已经挨家挨户说好了要借。

  到了正日子这天。天还没亮,蒋家便已灯火通明。

  后院那头大肥猪,惨叫着被村里的杀猪匠王老五,用铁勾子勾住下巴从猪圈里拖了出来。

  在几个壮实农家汉子帮忙下,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这头猪就变成了案板上的肉。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最新章节,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