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了避免炮弹掉下来产生威胁,弹头都是设计了自爆的,比如一般的小口径的炮弹,在没有碰到目标之后,几乎都是在三千米的高度上自爆的。

  一朵朵的黑色的小花绽开,让轰炸机部队看起来惊心动魄,就在这些黑色的小花间穿过,但是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威胁,比如,在二战中大多数的防空作战中,平均下来,几乎是发射数千发炮弹才能成功拦截一架飞机。

  万花丛中过,不沾半点泥,也只有在轰炸有大量防空火力的城市的时候,危险性才会增加。

  但是现在这种炮弹不同了。

  炮弹的弹头是铜制的,现在,这个弹壳还起了另一个作用,它是一个天线。

  弹头的内部,有一个小巧的晶体管的无线电波发射器,当从炮口飞出来之后,在惯性作用下,电路就接通了,利用弹头天线,它开始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无线电。

  不错,这就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德国已经攻克了所有的技术难关,成功地进行了量产,相比普通的弹头,它的制造成本至少要高十倍,但是它的命中率却能提高两个数量级!

  在后世,这种引信首先是美国人发明的,并被看做是一种绝对保密的武器,只有在完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避免被对方获得。

  不过德国无所谓了。

  德国的无线电技术,是领先其他国家一个代差的,现在德国的主力都是晶体管了,而其他国家,还根本就搞不清晶体管的原理的,更没有量产。

  所以,其他国家想要仿制,那都是不可能的了。

  也正是因为晶体管有效地缩小了体积,才让小口径的高炮装备这种炮弹成为了可能,在历史上,美国人只有127毫米的炮弹才能塞进去这种玩意儿。

  外面依旧能发射曳光,让高炮部队看得清清楚楚,这条优美的弧线,向着目标飞去。

  此时,目标飞机正在进行机动躲避,如果按照航线,它将与目标擦肩而过,但是现在,它的作用方式已经改变了。

  弹头在快速地靠近目标,这样,弹头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开始被目标反射回来了。

  随着炮弹与目标距离减少,多普勒效应使反射电波在发射器的电流内造成200-800赫的低频讯号。这信号经过过滤及放大,终于,达到了起爆要求!

  此时,弹头距离目标还有十米的距离,反射回来的低频讯号,就已经触发了它的电雷管。

  “轰!”40毫米的炮弹,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在爆炸中,无数的弹片,向着周围的空域扩展,40毫米的炮弹爆炸,足以覆盖半径十五米的空间了。

  DB-3轰炸机,无法避免地进入到了这片充斥着炮弹碎片的空间里,碎片和机身碰撞,发出可怕的响声。

  一枚弹片,飞过旋转的螺旋桨,砸到了发动机里面,划破了一根细小的油管。m.

  暗红色的航空汽油,飞溅出来,当它溅到了气缸散热片上的时候,瞬间就带来了可怕的大火。

  “左发着火。”叶金尼的一旁的飞行员大喊道。

  他们的飞机,被击中了!叶金尼大声地喊道:“快,关闭发动机!”

  两人正在手忙脚乱地操作着,轰炸机已经开始翻滚着,向下坠落起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第三帝国,第三帝国最新章节,第三帝国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