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颂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丰厚的赏赐(2/2)

小说:明颂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更新时间:2024-02-10 02:41:53
  

  弘治皇帝顿时面子有些拉不住了,却还是和颜悦色“继藩,何以不敢苟同?”

  “陛下说读史,古来有多少的忠贞之士,心向往之,又思虑今朝,有多少的忠臣,儿臣窃以为,今朝的忠臣义士,不及古时多,方才是对的。所谓国难思忠臣,其中大多是君子不贤明,以至国家到了危难之际,因而,许多的臣子才经受住了考验,挺身而出,与社稷同生死,慷慨赴国难,这些人,固然可佩。”

  方继藩声若洪钟,义正言辞,颇有几分清流们仗义死节之气,只听他口里继续道“可是当今皇上,何等的圣明哪,外除边患,其内,更是天下宾服,人人称颂,百姓安居乐业,臣也读史,自周武王以降,未曾听说过,古来还有陛下此等贤君,陛下临朝数十载,天下大治,此千秋功业,我大明,自是没有国难,国家危亡之时,亦是远在天边,遥不可及。正是因为我朝圣天子的圣明,臣子们高枕无忧,没有危难,如何考验他们的忠臣呢?因此,儿臣得出的结论是,昏君在朝,方才忠臣频出,而如陛下这般的圣天子在朝,百官们没有经受考验的机会,如何表现自己的忠诚?陛下羡慕古之慷慨之士,只是因为,陛下过于圣明的缘故啊。”

  “……”

  真是够了……这狗东西。

  百官们已是恍然。

  还真是见缝插针,一丁点机会都不肯放过啊。

  以至于见多了世面的刘健,都觉得有点听不下去了,脸微微的变了变,忙是用咳嗽掩饰自己的失态。

  殿中咳嗽四起。

  弘治皇帝仔细听了,细细一咀嚼。

  哼……又是溜须拍马。

  不过……似乎听着,还真的有那么一丝丝的道理的。

  比干因谏而死,是因为商纣王昏聩。

  历史上的豫让名列四大刺客,为家主智伯报仇雪耻,因此隐姓埋名,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疮,又吞木炭使自己声音变得沙哑,令自己的样子令人无法分辨,刺杀赵囊子。这也是因为,他的家主智伯昏暗不明,最终为韩赵魏国三家所灭。

  苏武牧羊,是因为当时匈奴强盛,而汉朝无法积蓄力量。

  岳飞、韩世忠,何其忠义,这难道不是因为国家动荡,金兵南下,引发了靖康之乱吗?

  而今天下太平,朕也并非是商纣王、智伯以及宋徽宗,四海升平,当然……也就不存在似比干、豫让、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人了。

  这话……入情入理,看来也并非只是溜须拍马。

  既是悦耳动听,又将道理讲透了。

  弘治皇帝微笑道“后人读史,既是以史为镜,也是以史为鉴。继藩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

  说罢,弘治皇帝反而不好继续再夸奖方继藩了,反而显得像是君臣互吹,此刻,还是显得谦虚为好。

  于是命百官退下。

  朱厚照和方继藩溜得最快,他们急着知道这一次当量的爆炸,具体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说起来,还真要感谢焦芳啊。

  此前,为了得到第一手的试验结果,西山研究院,做过许多的方案。

  一方面,总不能拿人来做试验,这有伤天和。

  另一方面,哪怕是可以在深山老林里进行试验,可对于建筑和聚集区的伤害到底有多大,还是有限的很。

  现在好了,焦家了宅子,还是百亩大宅。

  人也了,一家老小,不少口呢。

  当然……无论焦家再如何作孽,这也是一场悲剧,不能因此而嘲笑,此刻,应该还是表现出一点痛心疾首的样子,显露出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二人出了宫,心急火燎的赶到了焦家。

  这里早已被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封锁。

  只有研究院来的研究员们,在火势彻底熄灭之后,开始入场。

  他们详尽的记录着各种数据,拿着卷尺,丈量着弹坑的直径,以及波及到了每一处地方。

  甚至……后院马厩里,死了多少匹马,以及马的死状,也需详细的记录。

  西山医学院的生员,则负责收敛骨骸,必要时,还将进行解剖。

  方继藩和朱厚照一来,研究院的副院长周康便美滋滋的上前道“殿下,师公,你看看这数据,惊人,相当惊人啊,成功了,大获成功……”

  方继藩顿时脸一变,扬手就是给他一巴掌“狗一样的东西,你笑个啥,人家全家都死光了,你还在此笑,你的良知呢,被狗吃啦?”

  …………

  第一章送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颂,明颂最新章节,明颂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