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颂 第八百七十六章:用之于民(2/2)

小说:明颂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更新时间:2024-02-10 02:41:53
  

  欧阳志派人将一个监生押了来,此人因为抗税,直接命人打了二十板子,那姓严的监生,顿时被打的屁股开花,皮开肉绽。

  可这一发狠,倒是让士绅们虽暂时老实起来,可县里的佐官们,却吓坏了,他们自觉地跟着这位县尊一条道走到黑,迟早要是要闹出大事的。

  他们既不愿成为众矢之的,又不敢开罪这位朝廷委派下来的侍读学士,所以,他们只好病了,病的很重。

  以至于整个县衙里,唯一堂堂正正的官,只有欧阳志。

  欧阳志懒得理他们,既然如此,那么就自己一个人挑起大梁来。

  他需管理诉讼,管理税赋,管理县学的修葺,管理……这数不清,却无数你永远想不到的各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欧阳志现在一日,只睡两个半时辰,盯着每一个环节。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等思考,却是王守仁这些人爱做的事,欧阳志不想这些,他只知道,恩师交代的事,做好。

  他起身,预备要去县里的一处河堤上巡视,却发现,自己的靴子磨破了,便低头,想要检视一下靴子,这时,却有气喘吁吁的文吏来“县尊,县尊,镇国府,又来公文了。”

  欧阳志一听,再没有犹豫,忙是接过了公文,打开一看。

  明显,这是恩师的笔迹。

  借贷……修路……

  呼……

  欧阳志坐回了原位“升堂,召诸官吏,以及地方士绅……本官有事要宣告。”

  “是。”

  来的人不多。

  大多数人都病了。

  反正一个官都没有来,六房的司吏,却都来齐了,经过整顿,这些吏们倒都老实起来,谁也不敢欺瞒欧阳志。

  至于士绅,也只来了寥寥几人,还有几个本地的举人,其他的,如本县的一些大族,如刘家、杨家……蒋家,一个都没踪影。

  欧阳志手捏着公文,也没有理会太大,却是正色道“本官征取税赋,按理而言,可预期征收纹银十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二两,年底之前,哪怕是一个铜子都不可少。其中半数,需上缴国库,剩余的五万六千余粮,则用来雇佣劳力,修路铺桥,修葺河堤等等之用。”

  众人只默不作声。

  欧阳志道“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税赋之根本。尔等对本官,定有抱怨,只认为本官只知取,而不知用,今定兴县,乃示范县……这征收的现银,也自当用一用了,本官决定了,将在本县,开辟一条道路,直达京师新城……而今,定兴县固然有官道,可这官道,早就泥泞难行,如此,怎么给百姓便利?”

  “修路……”一个举人忍不住站起来,行礼“县尊,修什么路,官道想来够用了。”

  欧阳志沉默片刻“乃最时兴的混凝土沥青路。”

  “……”所有人面面相觑。

  在座之人,是多少有些见识的人,这沥青路,他们略有耳闻……

  “不知县尊,要修此路,所费几何?”

  欧阳志面上没有表情。

  也没有做声。

  这令许多人心里打鼓,他们最怕的就是这位县尊如此有城府的样子,太可怕了。

  欧阳志方道“已折算过,需纹银二十二万两。”

  一下子,县衙里几乎炸了。

  二十二万两啊,这是天文数字。

  欧阳志继续道“此路,在原有的官道上,进行修建,是以不需另行征募土地,道路的规划,西山建业会委派匠人来,除西山建业委派匠人之外,所需的劳力,也可在本县雇佣……此路,不过七十余里,二十二万两,想来够了。”

  可衙堂里,却是沸腾起来。

  有人道“县里这点税银,够吗?县尊啊……这……这……”

  欧阳志道“当然是不够,除缴纳国库的银子之外,县里还需留着一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能动用的,不过是一年三四万两而已,不过,却也够了……”他扬了扬手中的公文“西山钱庄,已经答应县里向其借贷二十万两,充作修路之用,而县里,借贷十年,每年还贷三万两,十年之后,便可还清……”

  借贷……

  民脂民膏……你拿去这样的折腾……

  许多士绅,几乎要昏厥过去。

  有人脸色,更是铁青。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颂,明颂最新章节,明颂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