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草冲他挑了挑眉,得意地笑道:“你听谁说玉米必须春天种?等冬小麦收割后,再种一茬玉米,在秋收时收获。玉米收割后,再种上冬小麦,正好能接上茬。如果现在不种冬小麦的话,田地就要闲上至少四五个月,不是浪费资源吗?”

  朱俊阳略一思考,觉得挺在理儿。余小草说了,玉米普及后,顶多算是粗粮,一季玉米一季冬小麦,粗粮细粮都有了,老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他便把自己那八百亩田地也交给她,让她帮着挑选种子,自己连夜整理了一份奏折,发往京城。不久,京郊的皇庄也开始的冬小麦的种植。

  这时候,小麦的种植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了。余小草只负责让小补天石在小麦种子上释放灵气,其他的事宜自有佃农们完成。此时,父女俩正忙着应付周围慕名而来买豆种的乡亲们。

  余家的庄子,大豆大丰收,产量高大四百斤的消息,已经在唐古悄悄传开。口耳相传,后来竟传成了,余家大豆的种子是阳郡王从西洋带回来的新高产品种。

  此时豆油的压榨工艺已经渐渐完善,豆腐、豆芽还有一些豆制品,也悄然爬上老百姓的餐桌,豆油压榨过的豆饼,豆子磨成的豆面,都是贫苦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食物。豆子产量的翻倍提升,能够改善不少人的生活,诱惑不可谓不大。

  阳郡王田地上收获的大豆,是要运往京城的。余家庄子上的产出,余海父女除了留够明年的种子外,都平价销售出去了。何为平价销售?就是按照市面上良种的价格,一文钱没加卖给了那些贫苦的百姓,余家在附近几个村子赢得了好口碑。

  忙完了庄子里的事,余小草开始包袱款款,往府城而去。距离院试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家中有几栏猪已经达到二百斤,可以出栏了。也就是说,府城的卤味铺子应该开始筹备起来了!

  这次跟她一块儿去府城的,还有余海和刘虎夫妇。筹备开铺子,自然不是那么简单,铺子的整修,材料的采买,后厨用具的购置……都需要人手。

  之所以让大姑和大姑父跟着,一是因为铺子的前期工作确实缺人手,二是因为卤味铺子要跟刘家合作。余家出钱出方子,刘家人出力,利润二八分成,刘家二余家八!

  余彩凤是见识过码头卤猪头销售火爆的场面的,对于余家卤菜的技术她丝毫不怀疑。他们只是出点力,就能分到两成的利润,简直占了大便宜了。几番推辞后,在余海的劝说下,终于收下了弟弟一家的好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余小草朱俊阳,余小草朱俊阳最新章节,余小草朱俊阳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