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诱惑 第六章下乡调研第三节(2/3)

小说:大山的诱惑 作者:雨城飞雪 更新时间:2024-04-20 00:10:45
  

  出了张富林家,张小川待张大林和小陈坐好以后,发动了摩托车走了不远,大林要张小川把摩托车开到甘河桥头,张小川不知何意但还是按张大林的意思把车开到了甘河大桥桥头。张大林下车后把小陈叫上,两人在几个摊位上买了一些猪肉、清江鲫鱼和几样时令蔬菜。张小川明白了为什么张大林返回桥头的原因了。

  张大林和小陈把菜放到摩托车上以后,大家按原来那样都坐好了,张大林笑着对张小川说:

  “家里不知道我们要回来,肯定没有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转来买一些菜,免得到家里让老婆措手不及。”

  张小川启动了摩托车在张大林的指引下直接往小龙溪村开去,路上张小川一边开着摩托车,一边询问张大林家里都有那些人在家。张大林简单地向他作了介绍,他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初中毕业时因家里困难辍学后就到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去了,有两三年了。儿子在五谷县一中读高三,成绩还不错,我每月的工资一仟多一点每月给儿子几百所剩无几,我在张湾镇长期和小陈吃食堂,不抽烟、不喝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尽管如此家里还是经常捉襟见肘,好在女儿有时给家寄点钱接济一下。还有你婶娘肠胃一直不好,她又不肯上医院检查,家里平时又没钱给她看病买药,父母亲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家里可以说没有什么劳动力,平时农忙时,我还开点小差把小陈带着回来帮帮忙,还有一些乡亲们义务帮忙。同志们都还好,知道我家的实际情况没有人说三道四,对此我是心存感激。张小川听了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这那是一镇之长,日子过得如此清贫。张小川发了一番感叹后有点疑惑和纳闷地问张大林:

  “您在张湾镇工作这么多年怎么没有把婶娘、小弟小妹他们转到张湾镇,把农业户口转成城镇户口,再在镇上帮婶娘找份工作,弟弟和妹妹上学就业也方便多了。”

  张大林听后语气和缓、平静地对张小川说:

  “这件事,几年前李镇长曾跟我说起,他说只要我愿意答应了,他就厚着脸皮找些关系帮我解决,我当时就回绝了,第一我这人不喜欢走后门,不喜欢求人,更不希望因我而使老镇长做一些于己违心于国违反原则的事,第二你婶娘一个农村妇女,目不识丁人又老实巴交,在家干农活还可以,在城镇生活完全不能适应,第三转户口多多少少要花一些钱,我那有那么多闲钱,我更不能因此事授人以柄,再者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和你婶娘都是农民的后代,实在是离不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听了张大林这番话张小川对镇长肃然起敬,为官当如此,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沉浮官场,本色依旧。

  张小川和张大林两个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摩托车已进了小龙溪村,山里的村庄不象平原上的农村,房子一排排的井井有条。而是大多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而建,也有少数的坐西朝东而建,多少讲点风水,顺应自然,不拘一格。有些随意,有些建在山脚,有些建在小山坡上,有的建在平地上。所以村庄里的房子看起来有些错落有致、参差不齐、别具一格。原来那些用石头和土坯做的房子都不见了,吊楼也没看见了,如今用的都是红砖砌成的房子,有的外墙还贴了看起来很漂亮有花纹的小瓷砖,有的房屋顶上还安了天线,想必家里装了电视。现在农村就是不一样了。但总体来说许多的乡亲们还是很穷,有电视的还是在少数,这些有电视或者家里砌了楼房的大多是用的子女在外打工的血汗钱。村民们居住的房屋前后大都种了许多的杂树,其中还有许多品种不同的果树,到了秋天,压弯了的枝桠上结满了黄啊、红啊等颜色的果实,枝丫低矮处果实踮起脚尖伸手可摘,村里有些调皮的小孩趁大人不在,拿着有些弯曲的长木棍或者细长的竹篙敲打挂在树枝上果实,要是突然大人来便一哄而散。树上剩下的黄叶随秋风不断的飘落,树下地上堆积的黄叶越堆越多,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枯叶席卷而去,随风翻滚。山里人不但喜欢在房屋周围种各种树,对竹子更是情有独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村中行走随处可见一片一片的篁竹,如果注目远眺四周的群山除了品种繁多的树林,则是大片大片幽深的竹林,竹林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树林和竹林里,时时传来群鸟忽远忽近悦耳动听的鸣叫声。大山里的人喜欢种数不胜数的树和竹,更重要原因是这些有生机的树木和竹子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得以繁衍生养,生命能够延续所需要的重要物质之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山的诱惑,大山的诱惑最新章节,大山的诱惑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