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见一见赵云是如何的相貌堂堂。

  看完之后,刘辩对比照镜子时看到的自己,觉得还是自己更好看些。

  这是刘辩第二次前往了。

  太子庶子赵云也在护卫之列。

  陪同他前往永安宫的丁宫虽是兼任太子率更令,但其代替郑玄行使太子少傅权,是太子宫实际上的长官。

  待刘辩来到永安宫,早已接到通知的贾诩已经在永安宫中等着了。

  刘辩便让随行的宫女先陪着着小万年先在后殿中玩耍,先行见了贾诩。

  贾诩与刘辩想的不同,看起来一点都不阴暗,气质上和刘辩印象中的士人别无两样。

  贾诩拜见之后,刘辩便问起了他在雒阳的生活。

  “回殿下,臣在雒阳甚好,多谢殿下挂念。”

  贾诩回答地很谨慎,与大将军的见面非但没有解决他的疑惑,反而让他面对的疑团又增加了。

  他原先想着或许是某个认识他的大将军亲信向大将军举荐的他,但在他与大将军交流时,话里话外似乎并不存在这么一个人。

  在他刻意藏拙之后,大将军毫不在意地将他丢到了东宫。

  难道是太子的亲信?

  可他打听了一圈,却没有他的旧识。况且,在雒阳期间,也并无熟人来寻他。

  总不能是以前他为了从羌人手中活命,撒谎称他是段颎的外孙,有人当真了吧!

  “文和为何不愿为大将军效力?”刘辩很直白的问道。

  现在的情况是他知道贾诩而贾诩却不了解他,正是打直球的时候。

  贾诩心头一惊,他听说了不少太子的传闻,此前就没将刘辩当成寻常孩子看待,如今更是谨慎,拜道:“臣岂有不愿之理。昔日承蒙大将军看重,征辟于臣。臣见得使者,当日便向度辽将军请辞,之后便携家人入京,不敢有丝毫怠慢。”

  “是吗?可我听说有人称赞你有良、平之才,这与你在大将军那儿的表现可不相符。”

  贾诩又拜道:“臣愚钝,委实不知,臣实在当不得如此盛赞。”

  刘辩笑了笑,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穷追猛打,而是换了个话题:“你是凉州武威郡人,如何看待去岁朝廷定下的对凉州的国策?”

  贾诩没想到太子的话题转变如此之快,这次,他没再藏拙:“臣以为若是早十年推行此策,数年便可安定凉州。”

  说到这,他稍作停顿,趁机观察了一下刘辩的反应,却看不出喜怒,继续道:“只是如今汉羌合流,尤以北宫伯玉等羌人首领死后,羌人皆奉本地汉人豪强号令,国策虽好,然如今必然生效缓慢。”

  “如此,文和有何良策?”

  听到这话,贾诩便知道自己选对了。不过,太子十二三的年岁,他竟觉得像是在和一个成年人说话。

  这就是太子吗?

  贾诩心思百转,回答道:“昔日韩遂弃王国而去,其部众虽多,然背信在先。朝廷若欲再兴兵平凉,可以离间之计分化凉州豪强,用以辅国策。”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刘辩,三兴汉室,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我,刘辩,三兴汉室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