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秦 7、第7章 新犁(1/3)

小说:盘秦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时间:2024-04-29 18:28:39
  x,最快更新盘秦最新章节!

  扶苏叫人蒸了米糕割了肉,分送到各家各户,算是给底下的人一份迟来的年礼。

  第二日,扶苏院门口便摆着各种东西,有晒干的草药、菌菇、菜干,有小缸的泡菜、酱菜,有水里捉的鱼虾,还有剥下的兽皮。

  甚至还有几只被绑着腿的鸟儿。

  也不知它们是提前飞回来的还是去年忘了飞走,反正倒霉被逮了,这会儿被人送到了扶苏手上。

  这都是庄里庄外的人家送过来的。

  对扶苏这个年纪不大、待人和气、出手还很大方的大公子,大家虽还是十分尊敬,心里却渐渐多了几分亲近,扶苏命人给他们送了东西,他们自都把家里拿得出手的都悄悄送了过来。

  蒙毅早早起来,便看到扶苏立在院门前发愣。

  他顺着扶苏的目光看去,也瞧见了门口堆着的一堆堆东西。

  蒙毅命人出来把它们收拾好。

  扶苏已回过神来,转头朝蒙毅一笑,领着蒙毅去看他发现的地方。

  两人一路上遇到不少人,大多欢欢喜喜地迎上前和扶苏打招呼。

  听说他们想要在云阳县建个学宫,都有些好奇:“学宫是什么?读书的地方吗?”

  “对,读书的地方。”扶苏道,“学宫建成了,会请许多饱学之士来讲学,也会请人给孩子们开蒙。小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就可以识字断文,再长大些,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赋和需要选择自己往后想学的东西。只需三五年,我们县里的孩子就把字认全,掌握一些基本的算术。”

  蒙毅在旁听着扶苏耐心地给人解释,心里也因为扶苏的话起了不小的涟漪。

  以前只有贵族能够识字断文,学问垄断在士大夫以上的阶级手里,底下的人从来不会去肖想读书这件事,在他们看来,能识得几个常用字、学会算几个数,已经是顶有学问的人了。

  到后来周王朝分崩离析,各地涌现不少“家学”,不少寒门子弟也对读书有了念想。

  只是想归想,现实却绝不允许人人都跑去读书,比如你一个种田的,跑去学别人读诗书算什么事?

  人人都想着读书出人头地,谁去种地,谁去打仗,谁去干那些苦活儿?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农户的孩子学种田,铁匠的孩子学打铁,士大夫的孩子学诗书。

  大秦倒是有些不一样,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都奉行军功封爵之制,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能拿到军功,就有土地、有爵位,能够从平民晋身为贵族。

  而贵族后代如果不思进取、不自立自强,也无法继承父辈的爵位。

  正因为大秦以军功封爵,大秦才人人皆勇士、举国皆精锐,在疆场上无往不利,横扫各国!

  相比对军功的重视,大秦对读书人的培养可谓少之又少,朝中许多文臣都来自东方诸国。

  这些人虽然因为想得到重用而来到大秦,心底或多或少却都有些瞧不起大秦的“没文化”,甚至还有别国奸细趁虚而入想要左右朝廷决定、削弱大秦国力。

  大王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只是如今天下未定,战乱频起,还是憋足劲一口气打下去最重要。

  至于将来如何治理好天下一统以后的大秦,谁都还没开始想。

  蒙毅静立在一旁,看着扶苏犹带稚气的小脸。

  等上前说话的村民欢天喜地地离开了,蒙毅才对扶苏说道:“公子,你是想让全县的孩子都来读书?”

  扶苏道:“可以的话,自然最好。倘若一年有一百个人来,不出三五年,县里就有一百个能识字算数的人。只要入了门,总有人愿意往深里扎根,”他仰头与蒙毅对视,目光澄明而坚定,“根扎得越深,风雨越难摧折。大秦总要有自己的根,不是吗?”

  蒙毅闻言一震。

  是啊,大秦总要有自己的根。

  蒙毅的决心也变得坚定起来:“公子说得对。”

  两个人走走停停,很快便到了扶苏所说的“老子讲经处”,蒙毅命人走到半人高的“讲经台”上试了试,发现果真如扶苏所说的那样声音传得又远又清晰,不必高声说话就可以让底下的人听得清清楚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盘秦,盘秦最新章节,盘秦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