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 第580章 宽儿的这个建议,也太(2/3)

小说:大唐孽子 作者:南山堂 更新时间:2021-11-15 00:06:40
  

  普通百姓家中,活过六十岁的,真的不多。

  至于七十岁……

  这要是大家命都那么长,就不会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了。

  哪像是后世,动不动就是**十岁,要不是对人口出生进行了控制,人口数量估计都要突破二十亿了。

  “陛下,微臣有一个建议,不知道该不该说。”

  李忠看到李世民在为人口的事情而烦恼,不由得想到了一个主意。

  只是这种东西,如果摆在朝廷层面,似乎有点不大合适。

  “什么建议?有话就说,扭扭捏捏的像个小娘子似的,这可不是你李忠的风格。”

  李世民不满的瞪了一眼李忠。

  “去年,西市有一个天竺商家叫做哈梅迪,跟楚王府合作了一个大项目,要去天竺干一票大事。根据属下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哈梅迪跟楚王府联手之后,如今已经快要击垮天竺的制糖产业了,而通过这一场合作,属下才对天竺有了新的了解。

  在那里,生活的人口不比我们大唐少,偏偏这些人似乎还没有什么战斗力,随便一队人马都能对付他们一大帮人。

  陛下想必也听说过登州那边淳于家做的一些事情,他们从倭国和新罗、百济等国家运输了不少的人到长安城售卖,很是受到各个作坊掌柜的欢迎。

  不过,经过了这几年的掠夺,淳于家现在每年运输到长安城的奴仆数量,已经开始下降了。倭国等地也开始加强了这方面的管制,作为替代,我觉得可以让淳于家把今后的重心放在天竺上面。

  到时候让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专门给淳于家制作一批运输奴仆的海船,只要出海一趟,就可以运回来上万人。这要是每个月都有几趟这样的海船回来,肯定可以大大的缓解我大唐的人口压力。

  毕竟这些人口,都是壮劳力,直接就可以下地帮忙干活。到时候前往镇北道的农户,朝廷每家给他们配备两名奴仆,一定可以吸引许多人前往。”

  关中道现在本身人口就比较紧缺,哪怕是移民前往镇北道,李忠也觉得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去种植土豆,那样也种植不了多少面积。

  这个时候,自然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奴仆去帮忙。

  一家配备两个,这只是朝廷赠送的,实际上要想把牧场和土豆中指规模提升,每家哪怕是有二十个奴仆,都是有用武之地的。

  那些天竺人要是来到了镇北道,人生地不熟的,根本就不怕他们逃跑。

  再说了,大唐虽然把他们搞过来干活,但是饭还是管饱的,并不会刻意的去殴打他们。

  到时候再配合教育部在各地设立的学堂的宣传,等到这些奴仆的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后,慢慢的就会忘记自己是个天竺人了。

  “李忠,你这个主意要是在朝会上抛出来,估计礼部那些人肯定要跳脚了。不过,朕倒是觉得有点可行,不过天竺离大唐实在太远了,为什么不考虑南洋的那些百姓呢?”

  李世民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只要是有利于大唐发展的事情,哪怕是手段不是那么光明,他也是不介意的。

  “南洋百姓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是这几年,蒲罗中城的发展已经吸纳了大量的南洋百姓,潜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要继续把他们搞到镇北道去,可能效果远远没有天竺人来的合适。

  陛下,那天竺,可是有几千万人呢。哪怕我们只是搞个一百万人回来,也能让镇北道变成大唐繁华的一个新的道府,让草原成为大唐的牧场,解决子孙后代的威胁。”

  李忠说完这话,还转头看了看坐在角落里学习处理政务的李治。

  而正是李忠最后的这一句话,让李世民下定决心采纳这个建议。

  在李世民看来,就以李治那个软弱的性格,如果要面对草原上的胡人的袭扰,他还真是不知道李治能不能搞得定呢。

  与其这样,不如把这个问题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就给彻底解决掉。

  “那个淳于家做惯了这一行,既然你觉得天竺很有潜力,那就让淳于家把发展重心放在天竺;除此之外,我记得西北贸易在凉州也养了一帮人专门在草原上捕奴,既然如今要把重心转移到天竺,那么这些经验丰富的人手也不要浪费了,让他们也安排一帮人手去天竺,看看能不能尽快的搞一批仆人回到大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孽子,大唐孽子最新章节,大唐孽子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