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封魔录 二十一、拉拢(2/2)

小说:大唐封魔录 作者:笑万夫 更新时间:2024-04-19 12:09:56
  

  海棠夫人、张继武、张继林签署了独孤欢带来的密约,郭暧的计谋也自然顺理成章,成了保全张家一族的良策。

  众人这才想起晚饭还不曾用过,干脆在密室里设下酒宴,感谢朝廷恩德之外,对郭暧和独孤欢的智勇也是连连赞许。

  海棠夫人陪着说了会儿话,便告辞去了儿子房里。

  她的儿子安庆斐只有十岁,一直寄养在张继武的府中,因此她也常来哥哥的府中,并不招人猜忌。这也是安禄山的主意。

  说来也怪,一代枭雄心思却颇有细腻的一面,早几年安禄山便已堤防起安庆绪来,担心他会对斐儿不利。

  不成想,这也为海棠夫人秘密投靠长安,铺了方便。

  酒宴间,张继武兄弟又大略讲述了一些张家旧事和如今自己的处境。

  虽然安禄山有种种不是,对张家却是很好的,自己与妹妹并非是要背叛安禄山,只是苦于安庆绪逼得太紧,使得张家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自己作为张氏一族的长子,必须为一族人的未来考虑。

  从他们的话来判断,张氏兄弟还是十分坦承的,为何要背弃洛阳投靠长安,既合情理也无夸张之处。他们也希望独孤欢和郭暧能相信他们投降长安的诚意。

  “感谢二位将军的坦白,我们和朝廷自然是理解的,如今战况胶着,将军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于天下百姓亦是功劳匪浅。”

  独孤欢说罢,和郭暧一起连敬张氏兄弟三连。

  “惭愧,惭愧,我张家向来是仁义门风,先是背叛大唐,如今又愧对皇帝,真是有辱家风。惭愧,惭愧。”

  张继武表情沉重。郭暧看得出,他的确是受过很好的家风熏陶之人,儒家仁义的教诲,让他显得有些优柔寡断。

  “大哥怎么这样说,安禄山是对姐姐不错,可当初还不是他以武力逼迫父亲就范的,虽说安排了你我兄弟一官半职,可他每次用兵还不是要向我张家索要钱粮。那个安庆绪就更可恨了,谋反前更带兵前往向父亲讨要粮饷,这几年来我张家世代累积,几乎要被他们搜刮一空了。如今那狼崽子又对斐儿恨得咬牙切齿的,大哥你难道没有听人说过,安禄山讨的那个波斯小老婆,刚生个儿子,后来安庆绪知道了,就跑去人家房里生生把孩子掐死了,可怜那孩子连满月都没活过,那个波斯女人当场都被吓疯掉了。

  安禄山知道了又怎么样?

  做儿子的杀死了自己的老婆和刚出生没几天的儿子,不但没有惩罚他,竟然还夸他有枭雄之气。要我说安禄山和安庆绪父子两个都是疯子,都是疯子。

  我们兄弟这么做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惭愧的,我早想手刃了安庆绪那狗贼。”

  张继林和郭暧年纪相仿,年轻人说起话来总是带着骨子血性,他唾沫横飞的讲着,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

  不过当他说起安庆绪掐死波斯小妾的孩子时,眼睛里还是流露出几多惶恐的神色。

  张继武听弟弟一股脑这样说完,也不免叹了口气,尴尬的笑笑。

  “继林虽然年轻狂莽了些,不过他讲得也是实情。”

  “是啊,那安禄山自从做了皇帝,一天比一天残暴,动辄鞭笞辱骂众人,许多将官都是敢怒不敢言,心里怕是也早起了反意。”

  听哥哥认同了自己的话,张继林又唠叨了几句。

  “那些人,二位将军可有切实的把握拉拢过来?”

  独孤欢言道,在他看来能够拉拢更多的人,无疑能够更好的削弱安禄山的力量。

  “这个没问题,其实他们很早自己都忍不住,跟我抱怨过很多次了,说什么不如投降朝廷的好,后悔跟了安禄山打仗受罪,还要无端受他责骂,只要我们兄弟出面,他们肯定响应。”

  张继林热血上涌,一副恨不得马上就去喊来众人的样子。

  张继武宽阔的脸膛上显出几分忧虑,朝廷的使者肯定希望反叛安禄山的人越多越好,只是冒然联络他们,真的好吗?

  “继林将军,我看此事还须从长计议,安禄山和安庆绪的力量依然强大,二位将军的处境尚且艰难,在下认为还是静观其变,不宜操之过急。”

  郭暧对着张继林说完,转眼看向了张继武。

  张继武摸了摸浓黑的络腮胡子,脸上愁云渐开:“本将也赞同郭公子的说法,继林你切莫急躁,免得坏了大事。”

  “哎,哥哥怕什么,朝廷统统答应我们的条件,到时候还会封你做河东节度使,我们也要拿出诚意啊,别人不行,我看史思明大哥总可以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封魔录,大唐封魔录最新章节,大唐封魔录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