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多半集中于本土的民政、司法、科教文卫及财政系统,既有官员,也有商人。这些人觉得国家目前已经有了二百来万人了,放在欧洲也不能算是一个多小的国家(毕竟联合省也就220万余人,威尼斯也差不多同样数量,但二者都是强国),要是再每年花费三百万元的财物移民,移民到本土后还要花更多的金钱和物资进行安置,这笔钱花费得是否值得,在他们看来很成问题。

  这些人觉得,与其每年都迁移数量高达六万人的明国人、清国人到达东岸本土,不如把这些钱投入到卫生普及、疾控宣传、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乃至干部培养方面,这样能够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东岸继续处于领先之列。

  老实说,白玉堂以前是有些赞同他们的看法的。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家族投资海外贸易的加剧,他的思想渐渐转变了过来。尤其是在这会已经决定要活动调往远东殖民地任职,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嘛,他白玉堂现在已经是一个“远东派”了,论调也开始为继续维持乃至发展远东殖民地而鼓吹。

  因此,这会他带着自己宿敌的痛脚,继续毫不留情地说道:“我们在宁波建立了稳固的茶叶、生丝贸易,在海珠岛商站获得每年广东等地相当的对外出口份额,在黑水地区发展起了规模不容忽视的高级毛皮业、海兽捕猎业和鲸鱼捕捞业,我们还垄断了朝鲜王国的药材出口行业,我们更是从日本用极为低廉的对价买回了大量充当压舱石的铜块,这些难道不是利益吗?我依稀记得,上述这些物资每年销售到本土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七十万元了吧,这些物资我们或自己消化,或再加工后出口至欧洲,总体创造的利润同样高达数十万元,这怎么就不是利益了?”

  “我们每年在维持远东军队方面的支出同样巨大。其中光第七混成营一家,每年的维持费用就超过了三十万元,别提还有大量火枪、大炮、马车、弹药包、盔甲、军刀、长矛、罐头食品、药物等一系列物资的援助了。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要钱的,可问题是多年以来远东三大开拓队一直在以低于我们兵工厂生产成本的价格在采购上述物资,因此可以认为是本土在对远东三藩进行变相的补贴。这部分的数额,虽然我们一直没有确切的数字,但相信同样不会低于三十万元,这可是一笔很大的钱了。如果再算上其他一些林林总总的开支,本土每年对远东三藩的补贴总金额高达一百万元,这些钱,靠贸易能赚回来吗?”林副司长朝白玉堂得意洋洋地说道:“事实上远东三藩对我们来说并不怎么挣钱,要是按照荷兰人的德行,亏损的殖民地怕是早就放弃了,甚至都懒得多看一眼。”

  “你这可真是极大的谬论。”白玉堂说道:“其实真要按照你的算法,去除贸易方面捞回来的间接或直接利润,本土每年补贴远东三藩的钱根本就没一百万元之多,撑死了也就二三十万元的样子罢了。这是包括了所有军队、干部、技术人员的工资,以及海军第三舰队方面的人员薪金、维护保养费用。只花三十万元就维持住了一个人口达到了二百万的庞大殖民地,我觉得这真是相当不错的生意。更何况,远东三藩每年搜罗后输往本土的大量书籍、文物、药方乃至专业技术人才(比如郎中、织户、高级匠人等等),这些东西的利益怎么算?难道不值很多钱吗?”

  “再说了,我听闻现在远东三藩也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后殖民地政府的各项收入也会迎来一个大幅度的增长期。到了那会儿,他们的财政充裕了,那么本土自然可以提高各类军资、工业品的售价嘛,不用再变相给予他们补贴了。那样一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这个殖民地呢?要知道,它也是能够提供很多我们急需的东西的,很多时候不能光从金钱的角度来考虑。”白玉堂趁胜追击道:“只花这么一点点钱,就获得了如此多的利益,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门再好不过的生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