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巴塔哥尼亚台地拿到手并发展了这么多年后,即便执委会和政务院再不重视,依靠自身多年的积累以及少许跑来的资金、政策支持,整个台地区的毛纺织业在前些年终于慢慢稳定发展起来了,并以在黄阳港成立的大型毛纺织厂为标志。

  这家股权复杂、相关利益方较多的纺织企业,如今每年可以生产超过两万匹粗呢,另外还有两三千匹做工较为精细的其他布料,原料也不一定使用羊毛,不过却不算主流了。每年两万多匹的粗呢布,虽然比起国际市场的消耗量来说真不算太多,但也绝对不可小视了,毕竟也是几十万元的产值呢,如果利用得好的话,说起来也是一门威力不小的武器呢,而这其实也是范博伊宁根这次来到巴塔哥尼亚台地区考察的原因所在。

  曾几何时,联合省的毛纺织工业(其实不光联合省,也包括邻近的西属尼德兰)也是相当厉害的,每年从西班牙、奥斯曼进口大量优质羊毛,从英格兰进口大量半成品呢布,然后加工成各色符合市场需求的呢绒,行销整个北海、波罗的海地区。

  当时能与荷兰人展开竞争的,除了同属低地的南尼德兰的毛纺织工场主(后来随着联合省强迫西班牙关闭斯海尔德河的贸易,南尼德兰的毛纺织工业顿时一落千丈,再也不能称之为对手),就只有来自亚平宁半岛的同行们了。需要承认的是,意大利人在纺织工业上做得也非常出色,尼德兰人始终无法彻底打败他们,基本上以平分市场告终。

  在那个联合省毛纺织业的黄金年代,即便是素有原材料优势且纺织技术也还可以的英格兰,也无法与荷兰人展开竞争,以至于不得不每年出口大量半成品呢布和羊毛给荷兰人,成就了荷兰毛纺织工业最后的辉煌。

  不过好景不长,在英国资产阶级的势力日常增长之后,荷兰毛纺织工业便遭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尤其是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之后,英国人借着战胜的东风大肆攫取市场,一度将呢绒的销量推上了每年15万匹的最高峰,价值超过了一百万镑,几乎成了英格兰最主要的单一出口商品。后来即便销量有所下滑,但每年仍然维持在10-12万匹的高位,非常稳定,挤死了不少家的荷兰毛纺织工场。

  荷兰人不是没有抗争过,他们曾经从东岸进口过一些纺织机械(有水力的还有风力的),并严密把持销售渠道,千方百计围堵英国呢制品走私到自己的传统市场,但仍然效果不佳,他们的市场继续一点一点地消失,英国佬生产的呢绒开始强势抢占市场,源源不断地为英格兰提供了无数的利润,支撑起了这个国家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雄兴壮志。

  本来如果事情仅止于此的话,那么也没什么。这些年荷兰人丧失掉的商品市场多着呢,呢绒虽然是一个人们日常消费的大宗商品,但这么多年来,很多荷兰商人早就认清了现实,甚至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成了英国呢绒的代理商,堂而皇之地帮英国人卖起了纺织品。不过,几年前的英荷战争让荷兰人产生了一丝警惕,并打算限制一下英国人的实力,免得他们老给自己找麻烦,这呢绒似乎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而进一步促使荷兰人下定决心的是去年(1670年)路易十四在南尼德兰阅兵的严重事件: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时间后,法王路易一面派使者前往各国活动,试图孤立联合省,一面开始了在自己新征服的南尼德兰的土地上的巡视当然是带着兵“巡视”了,更有人说这是一次模拟进兵联合省的预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