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四十四章 淄州与胶水(2/2)

小说:晚唐浮生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3-02-09 23:25:32
  

  朝廷也意识到了跋扈武夫这个群体,这些大头兵们才是作乱的根源,而不是武将、大帅。所以王式屠戮徐州银刀都,罗绍威请汴兵帮着杀魏博衙兵,闹事的真不是大将节帅。

  最后奉送下幽州、汴州的典型军乱,让大伙品鉴一下:

  长庆元年(821)7月,幽州军乱,囚节度使张弘靖(目不识丁这个成语就出自此人)。

  军中公推朱滔之子朱洄为留后。

  朱洄说我年纪大了,你们找其他人吧,不肯干。幽州武夫立他的儿子朱克融为留后。

  朱洄:“……”

  宝历二年(826)5月,幽州军乱,杀朱克融及其子朱延龄。

  乱军立朱克融次子朱延嗣为留后。

  当年8月,幽州军乱,杀朱延嗣及其家三百余口。

  太和五年(831)1月,幽州军乱,节度使李载义跑路,朝廷以杨志诚为留后。

  太和八年(834)9月,幽州军乱,节度使杨志诚被驱逐,乱军立杨志诚部将史元忠为留后。

  会昌元年(841)9月,幽州军乱,杀史元忠,推陈志泰为留后。

  一个月后,又乱,杀陈志泰,乱兵立衙将张绛为留后。

  直到张仲武担任节度使后,才稍稍稳定了一些。

  前文提到的汴州军乱:

  贞元八年(792),宣武节度使刘玄左薨,朝廷派吴凑来当节度使,宣武军人拒绝承认,立刘玄左之子刘士宁为留后。

  贞元九年(793)12月,汴州军乱,刘士宁逃奔京师,都头李万荣当留后。

  贞元十年(794)7月,汴州军乱,奇迹出现了——李万荣成功镇压,他向朝廷检举,说这是刘士宁扇动的。

  贞元十二年(796),李万荣病重,其子李逎代行职权,然后发生兵变,都虞候邓惟恭与监军俱文珍合谋,把李逎抓了起来,送往京师,邓惟恭自任留后,李万荣病逝。

  当年7月,朝廷任命东都留守董晋为宣武节度使,11月,邓惟恭领两百人作乱,被董晋发觉,成功镇压,邓惟恭被械送京师。

  贞元十五年(799),董晋死,行军司马陆长源为节度使,汴州军乱,杀之。

  韩弘接任宣武节度使,他到任后,先与武夫相善,然后仔细观察刺头有哪些,暗暗记下来。

  比如每次作乱,谁喊得最响,谁最会串联,谁朋友最多,罗列了一个三百人的名单,然后调集宋州兵,将他们全部杀了。

  汴州武夫受此重创,势头受到遏制,老实了不少,当然我们知道,这不是釜底抽薪,只是扬汤止沸罢了。

  但在此之前,真的太过分了。而且杀戮也是有震慑效果的,韩弘入朝之时,“士卒无一人敢欢呼于城郭者”。

  什么意思?

  以前不得人心的节度使,他走的时候,武夫们会欢呼庆贺啊!而且是在城头上欢呼。这画面太美,大家自行品鉴。

  品鉴了这两个藩镇的军乱劣迹,我想大伙对那个时代武夫的精神面貌有点了解了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晚唐浮生,晚唐浮生最新章节,晚唐浮生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