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 第十一章 凤佩之托(2/4)

小说:一品仵作 作者:凤今 更新时间:2023-11-07 11:02:38
  

  元修登基后,沈明启在各州以查剿刺月门为由清除异党,朝廷上下一片腥风血雨。元家在江北苦心经营二十多年,军权在握,元修登基的时日虽短,帝位却还算稳固。但各方势力从前依附元家是因为元家手段强硬,而元修素来不问朝政,如今为帝,想摸清他有多少理政之能的人不少。那些人惯会见风使舵,新帝若强,他们便会依附臣服,新帝暗弱,他们必然有打不完的算盘。想来元修明白此理,于是重用沈明启,一个外室所出、饱受安平侯府欺凌轻看的私生子,为求权力富贵,不在乎名声,更不怕做恶人,心甘情愿地做新帝手里的刀。

  血洗之下,地方官吏及世家大族纷纷向新帝献表忠心,这种情况下,卢景山、老熊和侯天一旦北归,必有杀身之祸。他们三人背弃旧帅,已是北燕的罪人,若元修登基后行的是仁政倒也罢了,他兵权在握,武力治国,连用重典,手腕铁血,用强硬的手段稳定了朝局。倘若卢景山等人此时回去,一旦朝中有人上疏请求治他们叛离之罪,元修便不得不杀了他们。他铁血治国,为的是令臣民臣服,倘若心软,必有纸老虎之嫌,刚刚稳定的朝局便会埋下不安的因素。

  但倘若回头的只有卢景山,或许不会那么糟糕。卢景山曾当殿求去,此后一直闭门谢客,他若单独回去,即便有人想治他的罪,元修也有驳斥的理由,而且卢景山跟随他的时间最长,在西北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元修称帝之后手腕铁血,军中未必没有微词,若能留卢景山一命,对安抚军心有大用。

  这些利弊她能想得透,身为西北军中的老将,老熊和侯天又岂会不明白?他们当初既然能顾全她的面子,如今自然能舍弃自己的一世名声成全卢景山。

  仁义理智信乃五常之道,何谓重若泰山,今日在城北的那间宅院外,她有幸懂得了。

  暮青望着老熊和侯天,毫不掩饰敬重之意,倒把两个汉子看得不好意思,连忙转头,目光躲闪。

  “背负个啥,俺一个大老粗,杀敌都不怕,还怕被人骂?”

  “就是就是,老子又没娶媳妇儿,在哪儿不一样?再说了,不回去也算捡条命,赚了赚了!”

  两人不自在地嘟嘟囔囔。

  “嗯。”暮青应声颔首,认同之态却让气氛莫名的尴尬。

  “……”嗯个屁啊!这附和得也太生硬了吧?!

  侯天差点骂出口,脸色不由涨得通红。暮青不附和还好,这一附和,言下之意简直像是在说“行行行,你们说啥就是啥”,倒显得他们两个汉子扭捏矫情了。

  “行了行了,啥也不说了!”侯天不好意思看暮青,摆了摆手后就势跪下,将拳一抱,道,“定不负娘娘重托!”

  老熊哈哈一笑,也跪下朝暮青抱了抱拳。

  暮青看了两人片刻,弯腰深深一拜!

  侯天虽未娶妻,老熊的一家子却都在西北,儿女皆已成家,他常年戍边,本就很少陪伴妻儿,而今一条大江要阻隔他与妻儿的后半生,背负最多的人其实是他,他却是话最少的人。今日,他既然以命立誓,她亦愿立誓,定要想尽办法让他们一家团聚!

  此誓不必明言,义字之重,这些西北汉子早就教会了她。

  ……

  此事议定,暮青也算了了桩心事,当下提出去刘黑子府上走一趟。刘黑子神色忐忑,却不敢违抗,只能先去都督府外候驾。

  侯天一贯爱凑热闹,嚷嚷着也要去刘黑子府上拜见一下他的嫂嫂,刘黑子叫苦不迭连忙讨饶,老熊当着和事老,三人吵吵闹闹地出了都督府。

  花厅里只剩暮青和章同,见章同神色凝重,暮青道:“江北水师虽然人少,但贵在精锐,何家不会看着你们长期独立设营。如今江北水师的都督是你,我走之后,他们一定不会放过拉拢亦或打击你的机会,你自己要小心。如遇难事,可多与韩其初商量,他身在兵曹尚书的要职,这是圣上给江北水师的便利。”

  章同神色复杂,“兄弟们心里的都督是你。”

  “可我不擅长用兵,这你知道。”暮青笑了笑,当初争兵权是形势所迫,如今步惜欢已经亲政,水师需要的也不再是练兵了,所以理应把兵权交托出去,“现在的水师已经不需要我了,而我终于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章同无话可说,显然,这趟南图之行也在暮青想做的事之中,他只能叹道:“你也要小心。”

  “嗯。”暮青应下,这才出了花厅,走了几步停下来道,“我把他的安危交给你了。”

  章同站在花厅门口,没有说话,只是向着暮青的背影深深一揖。

  *

  刘黑子候在府外,暮青上了马车便对侯天和老熊道:“你们回府吧,就别去凑热闹了。”

  刘黑子感激地往马车里瞥了一眼,侯天只能遗憾地目送马车远去。

  刘黑子的府邸离都督府隔了三条街,是座大二进的宅子,毗邻西市,过日子很方便。

  马车刚到门口,就见一个牙婆领着十来个丫头小厮往府里走。

  “站住!”刘黑子喝道,“这是要干啥?”

  牙婆本已进了门,听见声音又转了出来,见是刘黑子,不由笑眯了眼,“呦!刘军侯,您不认得老奴了?老奴半个月前到过府上,您府上说要买几个仆役,这不?老奴都领来了,这就带去叫嫂夫人挑挑。”

  说罢,领着人就进了府。

  刘黑子想起这事儿来,不由捏了捏眉心,转身时,暮青已从马车上下来了。

  “进去瞧瞧。”暮青说罢,率先进了宅子。

  府上的二门采用的是四柱垂花门的形式,与两侧游廊相接。北房可排出七间,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厢房的外廊、抄手游廊和垂花门相连,雨天行走颇为方便,不仅格局讲究,规模也不小。

  暮青进了二门,见正房的门敞着,里面正有说话声传来。

  “夫人您瞧瞧,这些丫头都是按照您的意思寻来的,模样儿身段儿皆不出挑,都是愿签卖身契的。还有这些小厮,都能看家护院。”

  “看家护院倒不必,难道还有人敢惹我家小叔子?”

  “是是是,刘军侯可是皇后娘娘的亲卫出身,这满汴都城里谁不知道啊?”

  妇人的笑声从房里传出,听来甚是自得。

  “那……您挑挑这些丫头?”

  “嗯,那就叫她们都报上名来吧。”

  牙婆赶忙对丫头们道:“听见夫人的吩咐了?还不把自个儿的户籍、出身、名姓、来历、擅长什么都一一禀给夫人听?都机灵着点儿,这可是刘军侯府上,方才你们也听见了,刘军侯可是皇后娘娘的亲卫,谁能留下来,那是她的福气!”

  暮青在院子当中,见主屋里跪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一个肤色麦黑的妇人正装模作样地用着茶,尚未瞧见她。

  刘黑子满面通红地朝屋里喊道:“嫂子!俺啥时候答应过要买人进府了?”

  屋里本已有丫头在报名字了,刘黑子这一喊,人声戛然而止,一屋子的人都望了过来。

  马氏放下茶盏,满脸堆笑地出了屋来,“小叔子回来了?咦?这位姑娘是……”

  马氏停步,惊艳过后,目露审视。

  “老相识,来坐坐。”暮青暗中拦了刘黑子,先声答道。

  “老相识?”马氏将暮青从头打量到脚,见她一身青裙立在院中,秋风拂过,裙裾舒卷间仿佛遍地竹叶沾裙,孤清风姿,胜过人间百花。这身罗裙的料子绣工非同一般,但马氏是村妇,看不出裙子有多金贵,只觉得值些银钱,又见暮青身无饰物,莫说钗环,腰间连只荷包都没有,唯独发间有支簪子,还是支镶翠的木簪,瞧着就像是家道中落,出趟门儿把压箱底的行头都穿戴了出来似的。

  牙婆却比马氏有眼力得多,她常出入大户人家府中,一眼就看出暮青所穿的裙子价值连城。一般而言,竹叶多以散套针直丝理绣之,在尖端处,丝线排列呈锋尖,以示其挺拔,但这裙上的竹叶却隐在裙色之中,裙裾舒卷间,乍一看遍地竹叶,再一看片叶无踪,莫说是汴都城中的绸庄绣庄寻不着,就是放在勋贵府里也是稀罕物。

  勋贵大族府里的稀罕物只能是贡品,要么是宫里的,要么是御赐下来的,不管沾着哪个的边儿,这位自称刘军侯老相识的姑娘都一定是位贵人。

  牙婆见马氏面有轻蔑之色,不由心惊胆战,“夫人……”

  马氏见牙婆神色慌张,却以为她听了刘黑子的话,以为她自作主张,于是觉得大失颜面,恼道:“半个月前你回府时,嫂子不是和你说过了?”

  刘黑子道:“可俺不是没答应?俺那天说了,俺在军中,不常回府,用不着人伺候。”

  “你不常回府,可我和你哥哥在府里住着,难道不用人伺候?这儿好歹也是军侯府,府里没个下人像什么样子!”

  刘黑子不解,“从前没人伺候不也一样过活?”

  这话戳中了马氏的痛处,她的脸色登时便狰狞了起来,尖声道:“好哇!嫌兄嫂是乡下打渔的,给你丢人了是吧?”

  “我哪有!”

  “我告诉你刘黑子!没你哥和我,你早饿死了!哪还有机会到西北从军,有幸当了皇后娘娘的亲卫?你能有今天,全是拜我和你哥所赐,你想忘恩负义?没门儿!”

  刘黑子腼腆,本就不善言辞,更何况吵架?他急辩不出,直抓头发。

  马氏脸色稍霁,劝道:“小叔子,你就算不为嫂子着想,也得为你哥和你侄子想想。你不常回府,府里应酬的事儿还不得你哥去?他身边儿连个长随都没有,每回吃醉了酒,都是别家府里的小厮把他送回来,一回两回的倒也罢了,时日久了岂不叫人笑话?还有小宝,前几日刚给他请了个先生,别家的公子去学堂都有书童陪着,就他没有,还不被人瞧不起?”

  刘黑子一听侄子就心软了,问道:“那嫂子要买几个人?”

  马氏笑开了花,一一数来,“不用太多人,给你哥买个长随,给小宝买个书童,再买个伺候起居的丫头,他上了学堂,夜里睡得晚,得有个丫头陪着,冷了添衣,饿了做宵夜。嫂子身边儿只留一个丫头听用就行,倒是府里得添两个粗使丫头和两个跑腿的小厮。哦,对了,府里还缺个厨子!”

  刘黑子听得两眼发直,粗略一数,竟要买**个下人,“嫂子,咱们府里养不起这么多人……”

  “怎么养不起?你的俸禄干啥使的!”

  “您不是不知道,俺有一半的俸禄要奉养石大哥的妻儿老娘!”渡江后,石大哥被追封为武义大夫,谥号“忠”,他的娘亲和遗孀被封了诰命,长子食其俸禄直至成年,一家人都被接来了汴都城,在武义大夫府里安顿了下来。石大嫂是个节俭之人,把银钱都花在了为老夫人请医问药和为儿女们请先生上了。皇后娘娘指了位老御医每月逢十去给老夫人请脉,石大嫂只肯收方子,不肯用御药,她说朝廷赐的金银够一家子使的了,不肯占朝廷的便宜,坚持去药铺里抓药。可石家没有田地铺子,一家子的衣食都靠采买,样样儿得花钱,赐下的金银和俸禄还是要省着用。他在军中不用什么银钱,于是便每月拿出一半的俸禄给石大嫂送过去,就算后来兄长一家住进了府里,他的俸禄也够养活他们,只是没想到嫂子要买下人,还要买那么多。

  马氏白了刘黑子一眼,脸又拉长了,“不是嫂子说你,武义大夫的俸禄可比你多,用得着你接济?你眼看着就要成亲了,等新妇过了门儿,府里还不得添置个老妈子和使唤丫头?这府里眼看着就挤不下人了,到时势必要换座大宅子。我前几天让你哥去打听了,汴都城里的宅子都金贵着,在好地段寻座大宅子,再添置些像样的家当,圣上赐下的金银可不够使,你攒着俸禄都还嫌少,哪有余钱接济别人?听嫂子一句劝,日后别给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品仵作,一品仵作最新章节,一品仵作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