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布用着激动的手,从老宗元处,接过了那从帷幕后的高太后手里递来的薄薄书册。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玉芴,放到一旁,然后恭敬的翻开书册。

  满篇文字,映入眼帘。

  一个个墨笔圈注起来的文字,一条条贴在字句之间的字条,让曾布眼睛跳了一下。

  虽然,皇太后说,皇子延安郡王已经十岁了。

  但谁都知道,那是虚岁。

  延安郡王是熙宁九年十二月初七,生于大内皇城朱才人阁中。

  这种大事,是写在朝报上,通传天下的。

  且,因为延安郡王出生之前,官家的五子都已经先后夭折,故而,皇六子一出生就是皇长子!

  待其顺利成长到三岁,官家就迫不及待的,封均国公,加检校太尉、太平军节度使。

  六岁,进彰武军节度使,加封延安郡王,开府仪同三司。

  去年,天子集英殿中燕,召集天下重臣,延安郡王在旁侍俸,群臣共贺之。

  这些,都是朝报上的内容。

  曾布虽处江湖,却也重点关注着这些信息,并牢牢记在心中。

  所以,曾布知道,那位皇子,今年其实将将八岁零三个月。

  只是因为他是熙宁九年十二月出生,所以,不满一个月就被人视作一岁零一个月,再算上虚岁,在襁褓里连眼睛都没有睁开,就已经被人认为是两岁了。

  而八岁多的郡王殿下,居然真的在读《春秋》?

  不仅仅在读,看这位殿下圈注的文字,以及那些字条上发出的疑问和自己的解读。

  他甚至可能已经能理解春秋了!

  哪怕,有些文字,看着幼稚,即使有些疑问,天真至极。

  可是……可是……这叫赤子之心,纯洁无瑕啊!

  于是,曾布毕恭毕敬的对着帷幕内的高太后拜道:“皇太后殿下,臣观延安郡王所注字句,赤子之心,发于肺腑,叫臣实在是诚惶诚恐,此真天下幸事也!”

  高太后喜欢听这样的话,当即欢喜道:“此正是老身请学士来此的目的!”

  “老身妇孺之辈,虽慕圣人道德,终究难近圣贤之道,便只能求助于学士!”

  “臣不敢!”曾布大礼而拜:“唯尽死以忠于官家、皇太后殿下、延安郡王殿下!”

  高太后听着,在心中悠悠一叹:“果然,六哥已得天下之望!”

  曾布,只是一個刚刚除服,从地方归来的翰林学士。

  但他却依旧认定,唯一皇嗣继承人,只有皇帝长子!

  连曾布都是这样。

  其他人就更用不说了。

  新党、旧党,都只会认皇帝的长子!

  就像是治平年间,即使先帝有三子,但朝野都只认大哥颖王。

  至于二哥、四哥?

  韩琦、文彦博,哪怕在禁中见到了,也跟没有见到一样。

  这就是礼法,这就是纲常!

  再想如太宗故事,只能是天下共击之!

  好在,如今的六哥,确实是聪俊、孝顺、懂事。

  立这个孩子,既是众望所归,也让高太后欢喜。

  便对曾布道:“老身在此,替六哥谢过学士了!”

  “还请学士,在此为老身草春秋之义,答皇子之疑!”

  曾布再拜:“唯!”

  于是,便有内臣,取来文案、笔墨纸砚。

  曾布当殿席地而坐,铺纸而书。

  当然了,曾布是什么人?

  国朝顶尖的聪明人、儒学宗师!

  更是曾巩曾南丰的亲弟弟!

  曾巩一生,都在推崇复古,提倡文以卫道,继承并发扬光大欧阳修、范仲淹的古文运动。

  而在大宋,儒生们嘴里的所谓‘复古’、‘崇古’是个什么玩意?

  明白人都知道,就是打着复古的幌子,将六经的解释权,据为己有。

  三苏如此,二程如此,张载亦如此,王安石更是如此。

  再往前,胡媛、周敦颐、邵雍也是如此。

  反正,孔子、孟子、荀子,又不会从地下跳出来打他们!

  所以,和其他所有文臣士大夫一样,曾布也是一个擅长于塞私货的人。

  而且,曾布塞私货的技术,还非常高超。

  熙宁变法时,曾布就一度,被王安石、吕惠卿引为知己。

  等到市易法时,才发现原来大家根本不是一路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我在现代留过学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